【AIoT周看点】2023工业数字化转型评价综合指数发布

传感周刊 20231015

  • 人工智能
  • 物联网
  • 工业数字化转型
本周看点提要:2023工业数字化转型评价综合指数发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安全基本要求》公开征求意见;厦门发布19项措施赋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亚太人工智能学会(AAIA)中国运营中心成立;中国电信天翼物联提出新型智能连接整体方案。

——一周热点点评——

  2023工业数字化转型评价综合指数发布

  10月12日,在2023年(第五届)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上,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发布了2023工业数字化转型评价综合指数(以下简称指数)。2023年指数分析样本从规模上覆盖中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微型企业,从属性上覆盖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和其他所有制企业,从行业分布上覆盖电力、电子信息、轻工纺织、石油化工、钢铁冶金、机械制造等我国重点产业,样本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我国整体数字化转型水平。从整体评价看,样本数字化转型综合指数为62.7,大部分企业处在系统集成阶段和平台支撑阶段。从转型基础看,样本数字化转型就绪度指数为66.1,已具备一定的转型基础,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良好。从业务转型看,样本数字化转型成熟度指数为60.5,业务模式创新应用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点评:该综合指数的发布对我国工业数字化转型现状、特点和趋势作出研判。这是首个工业数字化转型评价综合指数,对摸清行业数字化转型现状,推动我国工业数字化转型进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安全基本要求》公开征求意见

  据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网站,该会组织制定的技术文件《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安全基本要求》(下称《要求》)已于10月11日形成征求意见稿,现将技术文件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如有意见或建议,需在10月25日24:00前反馈。《要求》提出,建立语料来源黑名单,不得使用黑名单来源的数据进行训练。应对各来源语料进行安全评估,单一来源语料内容含违法不良信息超5%应将其加入黑名单。应使用包含个人信息的语料时,获得对应个人信息主体的授权同意,或满足其他合法使用该个人信息的条件。应使用包含人脸等生物特征信息的语料时,获得对应个人信息主体的书面授权同意,或满足其他合法使用该生物特征信息的条件。在训练过程中,应将生成内容安全性作为评价生成结果优劣的主要考虑指标之一。

  点评:生成式人工智能以燎原之势在行业领域下沉式发展。创新技术应用带来产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将带来新的应用挑战。其中,安全挑战位列前排,相关技术应用基本要求和管理规定的发布,将有效推进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行业领域应用的标准化和合规性。

  厦门发布19项措施赋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日前,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厦门市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包括强化算力供给、支持提质增效、创新场景应用、加强要素保障、优化发展环境5大方面19项措施。《措施》支持人工智能核心企业整合创新资源建设国家级研发平台,对新获批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给予1000万元补助。支持人工智能规上软件企业增产增效,对上一年度营业收入超过5000万元,且增速高于25%的,按营业收入增量最高0.6%给予奖励,每家企业最高不超过600万元。

  点评:人工智能企业很大一部分为初创企业,这类企业需要大规模和持续性的研发投入去促进企业的成长和成果转化,且在初期的发展过程中很可能面临连续亏损的情况,这种形式下,政策的大力扶持是推动地方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有效措施,厦门此次通过真金白银奖励、补助等方式,无疑将助推厦门市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亚太人工智能学会(AAIA)中国运营中心成立

  近日,亚太人工智能学会中国运营中心正式成立。目前,亚太人工智能学会(AAIA)由1458位会士自愿组成的学术性、非营利性、非政府性组织,旨在通过学术研究、交流、教育等活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创新,丰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亚太人工智能学会中国运营中心将积极联络并服务于中国及全球的人工智能研究者、专家和爱好者,提供一个更具影响力的产学研交流平台。

  点评:经过对全球主流人工智能学会官网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与同级别的国际人工智能组织相比,亚太人工智能学会(AAIA)的院士数量和质量都遥遥领先。这样一个智囊组织的成立,通过汇集更多全球人工智能专家和人工智能企业,可以更好的探索更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开展全球人工智能教育,对于推动亚太地区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中国电信天翼物联提出新型智能连接整体方案

  10月12日,在中国电信战新共链行动大会暨第三届科技节物联网专题研讨会上,天翼物联表示,公司围绕客户在物联网连接业务上面临的运营运维、成本效益、网信安全等难题,自主研发云芯智能模组,提出新型智能连接整体方案。目前,天翼物联新型智能连接服务已在燃气、水务、视频监控等多个领域规模应用。

  点评:当前,移动物联网保持爆发式增长,产业规模近3万亿元,但行业碎片化、长尾化现象明显,云网融合、轻量化、低门槛的智能物联网是趋势性方向,尤其在燃气、水务、视频监控等多个领域拥有广泛的应用场景,云网融合的智能物联网解决方案也将有望长出一个新的市场空间。

查看全文

点赞

传感周刊

作者最近更新

  • 【精品推荐】泓川科技3nm重复精度的国产之光LTC100B:重新定义超高精度光谱共焦传感技术
    传感周刊
    03-20 14:24
  • 松下GH7:传感器尺寸是其唯一的妥协
    传感周刊
    2024-07-19
  • 芯联集成2024年上半年业绩预告:营收约为28.80亿元,EBITDA同比增长约178.45%
    传感周刊
    2024-07-15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浅谈我国医疗智慧物联网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

    2018-12-03

  • 从MEMS专利数量分析我国MEMS传感器产业现状

    2019-03-28

  • 诺基亚推出基于区块链的智慧城市传感系统

    2018-12-06

  • 北斗首次发布民用领域物联网无线数据模块产品

    2018-12-07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传感周刊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