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术更纯粹 多所高校取消论文发表硬性规定

传感菜鸟 20231024

  • 高等教育

  【化工仪器网 行业百态】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也是孕育技术的摇篮,尤其是在经济高速腾飞,国家重点发展科研的今天,高校几乎和社会发展、国家科技文化水平直接联系在一起。但即便如此,在高校教育体制的影响下,一些问题也随着文凭的提升暴露出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便是其中之一。
 

  在很长一段时间,研究生攻读博士学位能否成功,是和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数量直接挂钩的。换言之,如果学生无法满足论文数量这一硬性规定,即便其达成的科研成果贡献巨大,其求学之路也并不会变得顺利。与此同时,这也导致了“水论文”情况的出现,大量的“快餐式”“盲目跟风式”研究出现,最终导致人才似乎增加了,但是研究或者说科研成果却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突破。
 

  事实上也正因为这点,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意识到论文数量和科研推进之间并不存在直接联系,人才培育更应该注重青年群体独有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去实践、去创新,比给他们增加数量压力更有意义,于是开始有学校尝试取消论文的数量限制。
 

  2019年4月,清华大学做出了表率,在修订的《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中强调,不再将博士在学期间发表论文达到基本要求作位学位申请的硬性指标。随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贵州大学等也相继修订了标准,取消了博士研究生必须发表学术论文才能毕业的规定,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符合科技发展需要,更符合当下学生情况的新标准。这些新标准的特点之一便是从数量到质量的改变。
 

  对于学生来说,取消了数量要求很大程度减轻了学术负担,但是相对的,也增加了就业压力,因为在求职过程中,许多企业是非常看重研究生、博士生在求学期间的论文成绩的,尤其是在数量少的情况下,高水平的论文几乎成为进去优质企业的敲门砖。这也迫使学生要更用心的投入到自己的学术研究中。
 

  而这样做还有一个优势就是论文的质量有了显著的提升,高校尤其是涉及到学生参与的科研项目更加去功利化,更加重视创造性科研成果的产出。论文更加能反映学生能力的同时,新观点、新理论、新方法也更容易被学术界发现并接受,学生的质量也更易得到提升。
 

  此外,取消论文发表硬性规定一定程度上也打破了“唯论文”的病态求学市场,学生和老师都能更加专注于科研工作本身,这对于让科研回归专注创新突破有积极意义。

查看全文

点赞

传感菜鸟

作者最近更新

  • 选传感器就像挑手机,别被参数绕晕了 —— 基恩士传感器选型全解析
    传感菜鸟
    09-23 20:47
  • 加速度传感器:你身边的“身体语言学家”
    传感菜鸟
    09-25 22:31
  • 油耗传感器:你车里的“油耗管家”,你真的了解它吗?
    传感菜鸟
    09-25 04:25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强基计划实施第三年,进一步呼应“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2022-04-16

  • 影视毕业生,心碎2022

    2022-07-10

  • 利用人工智能变革高等教育的期望!

    2022-07-12

  • 人工智能对高等教育变革起到了重要作用!

    2022-07-12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传感菜鸟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