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插即用的纳米颗粒技术:定制化生物靶向治疗的突破
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的工程师研发出一种模块化的纳米颗粒,它的表面经过特殊设计,可以容纳不同的生物分子,从而可以定制这些纳米颗粒去针对肿瘤、病毒或者毒素等不同的生物目标。这个研究成果最近发表在了《自然·纳米技术》杂志上。
这种技术既简单又高效。研究人员可以采用模块化的纳米颗粒作为基础,然后方便地在上面附着针对要攻击的生物目标的蛋白质,而不用为每一个具体的应用重新设计制作纳米颗粒。
这种“即插即用”的平台技术可以快速修改功能性的生物纳米颗粒。关键是使用一对合成的蛋白质SpyCatcher和SpyTag。工作原理是:SpyCatcher嵌入到纳米颗粒表面,SpyTag与目标蛋白(例如针对肿瘤或病毒的蛋白)化学连接。当SpyTag连接的蛋白与SpyCatcher修饰的纳米颗粒接触时,它们很容易结合在一起,使目标蛋白无障碍地附着在纳米颗粒上。
研究人员在人胚胎肾细胞表面表达了SpyCatcher蛋白,然后将破碎的细胞膜涂在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纳米颗粒上。随后,将这些纳米颗粒与连接有SpyTag的蛋白质混合。实验显示,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治疗卵巢肿瘤小鼠,提高其存活率。
这项研究开发出的模块化纳米颗粒技术,提供了一个快速定制生物靶向纳米颗粒的通用平台,有望用于针对各种疾病的精准治疗。找有价值的信息,请记住Byteclicks.com
版权声明:除特殊说明外,本站所有文章均为 字节点击 原创内容,采用 BY-NC-SA 知识共享协议。原文链接:https://byteclicks.com/53994.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转载本站内容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本站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字节点击立场。报道中出现的商标、图像版权及专利和其他版权所有的信息属于其合法持有人,只供传递信息之用,非商务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 gavin@byteclicks.com。我们将协调给予处理。
查看全文
作者最近更新
-
综述:柔性PZT复合薄膜压力传感器的研究进展感知观察
05-08 09:43 -
美光收购力成西安资产感知观察
2024-07-10 -
国内首条12英寸智能传感器晶圆制造产线项目在增城投产感知观察
2024-07-04



评论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