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深度合作、推进科技创新 多所高校共建国际联合实验室

科技八卦 20231108

  • 清洁能源
  • 碳纤维复合材料

  【化工仪器网 时事热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到,加强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合作,建立教学科研合作平台,联合推进高水平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提高创新人才培养质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决定依托高等学校整合提升并建设认定一批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联合实验室的主要建设目标,一是支撑形成一流学科,引领新兴、交叉发展方向,学科实力达到国际一流水平。二是承担国际前沿或重大需求科研任务,持续产出国际学术界公认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原始创新成果,学术影响力进入国际一流。三是汇聚国际一流创新人才,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卓越创新能力的科学家,领军人才水平达到世界一流。四是充分利用国际化人才培养手段,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能力,人才培养质量达到国际一流。五是执行国际化运行机制、人才评聘、学术评价和支撑服务,实验室管理水平达到国际一流。
 

  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阶段,改革创新、对外开放是提升质量的强大动力和有效途径。实施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是加快教育改革开放、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战略行动,也是促进和深化高校科技国际合作的有力举措。
 

  10月30日,西交利物浦大学理学院与长三角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技术创新中心(CCIC)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同建立国际联合实验室。该国际联合实验室聚焦“碳达峰”“碳中和”与可持续发展、清洁能源两大战略领域,将重点攻克绿色复合材料、高性能多功能复合材料、高性能多功能复合材料及复合材料的全寿命周期与可循环应用等三类关键技术。实验室将依托CCIC和西浦材料科学、化学、环境、智能制造和土木工程等专业的人才和知识进行融合,充分利用国际化科研网络,助力打造材料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CCIC旨在构建产业技术协同创新平台,促进区域的科创资源与外部资源融合,并吸纳创新资源集聚。西交利物浦大学理学院、釜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与CCIC都在各自的领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建立国际联合前沿研究实验室,整合先进的设施和资源,汇聚世界级的专家、人才,以实现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科研机构和企业更广泛、深入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共同推进全球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的发展。
 

  11月3日,沙特阿拉伯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国际联合实验室、沙特阿拉伯纳伊夫阿拉伯安全科学大学——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智慧城市与机器人系统”国际联合实验室正式签约并授牌。
 

  此次揭牌标志着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国际化合作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国际联合实验室作为国内连接世界各地科研力量的重要桥梁,将吸引国内外优秀的科研人员聚集中山,为中山企业提供更先进的技术支持,助力中山产业转型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联合实验室计划积极吸引汇聚国际创新力量和资源,集聚世界一流专家学者,合作培养国际化人才,形成对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科发展的立体支撑,将显著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和国际影响力,引领发展方向。同时,也有利于实现创新驱动、有效支撑经济社会发展。
 

  接下来,我国各大高校还将围绕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需求,与研究方向相符、具有优势力量的国外高校共建联合实验室,开展深度合作、推进科技创新,旨在为我国继续提供优质装备产品及技术服务,为解决全球性科技难题提供解决方案。
 

  (资料参考来源:科技日报)

查看全文

点赞

科技八卦

作者最近更新

  • 震动传感器:你家设备的“听诊器”
    科技八卦
    09-25 01:31
  • 选对传感器,就像选对钥匙开对门
    科技八卦
    09-25 02:02
  • 地磁传感器:你手机里的“指南针”如何悄悄改变生活
    科技八卦
    09-26 00:06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分析:全国电力装机及电力行业投资现状

    2020-03-04

  • 院士称应重视突发事件对能源行业的影响评估

    2020-03-17

  • 特高压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面临哪些困难和挑战?

    2020-04-03

  • 瑞典开发出“变形”碳纤维复合材料 可按需改变形状

    2020-05-09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科技八卦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