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团队在光学元件表面防污处理方面获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高功率激光元件技术与工程部吴卫平团队,在超薄纳米光学元件表面防污处理方面取得进展。该团队与复旦大学合作,提出了通过将柔性瓶刷形有机硅聚合物单分子层原位接枝于光学基底表面,得到具有耐污效果的新型“类液体”超滑薄膜。该透明超滑抗污薄膜在可见光区域透过率无显著下降,在红外区域透过率仅下降3%,是疏水表面领域全光谱内少有的高透过率方案。相关研究成果以A fluffy all-siloxane bottlebrush architecture for liquid-like slippery surfaces为题,发表在《材料化学杂志A》(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上。
光学元件(光学镜头、窗口、光伏面板等)应用在光学仪器、微电子、航空航天、能源和生物医学设备等领域。光学元件在实际服役环境中极易遭受外界污染,降低窗口光学透过率,影响光学信号灵敏度、成像质量和可靠性。通过形成抗环境污染物且具有优良耐久性的防护层,对光学元件表面作防护处理,可使光学元件表面长期耐受外界污染。然而,不同的光学窗口需要在不同波段均保持高透过率。因此,表面防护层在达到防护效果的同时,需要保证光学元件本身的光学性能不受损失。
该工作设计了一种全新的类液体超滑薄膜。研究通过简单的两步法,即在基材表面的原位水解缩聚和随后进行的硅氢化反应,于基材表面逐步构筑了“以有机硅为主链和侧链”的柔性瓶刷型分子结构。不同于传统的特殊润湿性表面(超疏水、超疏油等),超滑薄膜无需制备表面微纳结构且厚度在5 nm以内,因此对基材本身的光学性能几乎没有影响。此外,类液体超滑薄膜具有优异的动态滑液性能,如液体在表面的接触角迟滞极低、分子接枝面密度更高、接触角迟滞低至9.4°、超高宽光谱透明度。该工作通过油滴、结冰、灰尘、耐磨等测试,验证了该表面在光学元件实际应用场景中的有效性和耐久性,颇具应用前景。找有价值的信息,请记住Byteclicks.com
版权声明:除特殊说明外,本站所有文章均为 字节点击 原创内容,采用 BY-NC-SA 知识共享协议。原文链接:https://byteclicks.com/54298.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转载本站内容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本站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字节点击立场。报道中出现的商标、图像版权及专利和其他版权所有的信息属于其合法持有人,只供传递信息之用,非商务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 gavin@byteclicks.com。我们将协调给予处理。
查看全文
作者最近更新
-
拉压力传感器在智能家居领域的应用前景展望感知新人类
02-14 16:15
-
又一车企自研自产电池!感知新人类
2024-07-04
-
存储芯片价格为何一涨再涨?感知新人类
2024-07-02



评论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