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陆建华:复用铁塔资源,构建“广域视联网”服务底座

感知实验室 20231122

  • 物联网
  • 视频监控

C114讯 11月23日消息(岳明)昨天,中国铁塔在京召开首届科技创新大会。大会以“科技铸发展·创新共未来”为主题,发布了《中国铁塔2022-2023年度科技成果集》,涵盖通信技术、数字应用技术、能源技术、IT技术48项成果。

在主题演讲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清华大学教授陆建华围绕着广域视联网做了精彩分享。陆建华指出,广域视联网是全面贯彻网络强国战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的有力支撑,是非常重要的新型基础设施。

陆建华表示,广域视联网与视频监控不尽相同,广域视联网对于覆盖能力、应用场景、传输能力等有着更高的要求,面临更多的技术挑战,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系统创新。

挑战方面,广域视联网将面临弱网环境下多媒体宽视场感知以及带宽实时通信支持能力的双重挑战。首先是数据量非常大,有些场景下会有上万路视频同时接入;其次是应用多元化,不同的应用对于网络性能和需求不尽相同;再次是性能和成本,需要关注算力成本。

“核心难题就是现在的集中式架构可能是不适用的,必须要采用分布式架构,要有层级化的数据管控。”陆建华指出,“不能指望将所有数据都放到云平台上进行处理。”在他看来,可以通过智能前移的办法,针对特殊的应用进行智能抓拍。但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高度关注成本和安全性问题,智能摄像头的成本要足够低,另外就是要解决物联网场景下的安全问题。

广域视联网的推进必须要改变过去不同行业不同部门“各自为政”的现状。“我们需要打造一个服务底座,在统一的服务底座上进行能力和产品开发。”陆建华强调。陆建华认为,基于中国铁塔公司的资源禀赋,就可以打造一个简快好省的服务底座。

“各类铁塔分布广、数量多,广域视联网利用铁塔资源,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将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分布式层级架构可以有效破解视联网发展面临的带宽、计算机瓶颈、通过智能安全前移等关键技术突破。”陆建华最后表示。

查看全文

点赞

感知实验室

作者最近更新

  • 荧光氧气传感器用于煤矿下氧浓度检测
    感知实验室
    2024-11-07
  • 南砂晶圆旗下中晶芯源8英寸碳化硅衬底生产基地投产
    感知实验室
    2024-06-25
  • 我国科学家研制出世界首款类脑互补视觉芯片“天眸芯”
    感知实验室
    2024-06-08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浅谈我国医疗智慧物联网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

    2018-12-03

  • 从MEMS专利数量分析我国MEMS传感器产业现状

    2019-03-28

  • 诺基亚推出基于区块链的智慧城市传感系统

    2018-12-06

  • 北斗首次发布民用领域物联网无线数据模块产品

    2018-12-07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感知实验室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