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电子器件的重要应用与未来发展

传神阿堵 20191025

  • 柔性电子器件
  • 健康传感器
  • 柔性电子皮肤
柔性电子皮肤可集成多种柔性传感器,通过优化柔性器件与生物中枢神经系统界面,帮助义肢实现感知功能,赋予机器人具有、甚至超越人类皮肤的智能仿生触觉功能。

  柔性电子器件是柔性电子的主要体现形式之一。以柔性材料为基础,结合微纳米加工与集成技术,设计制造可实现逻辑放大、滤波、数据存储、信号反相、数字运算、传感等功能的新一代柔性电子元器件,是信息技术发展的迫切需求。柔性功能材料所具有的光、电、磁、热、力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能,使得柔性电子器件可被广泛用于柔性显示、数据加密、可穿戴感知等智能化电子系统。


资料图

  当前,电子信息产业仍以刚性器件和系统为主。经过近百年的技术积累,刚性器件具有成熟的加工装备、高运行速度、高精确性、高稳定性等优点。然而,经典硅基电子学的局限性受摩尔定律的影响日益突出。柔性电子的诞生为经典电子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触发了新形态电子设备的产生,也将使人们的日常生活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如可折叠、可卷曲、柔性显示器将改变现有图片和影视的呈现形式,使手机、电视等消费电子产品的形态更新颖、轻便。

  柔性电子皮肤可集成多种柔性传感器,通过优化柔性器件与生物中枢神经系统界面,帮助义肢实现感知功能,赋予机器人具有、甚至超越人类皮肤的智能仿生触觉功能。柔性健康传感器可以贴附于人体用来对体温、心率、心电、脑电波、血压、汗液和血液组分等健康参数持续检测,并对相关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和存档,实现人体健康状况的评估与疾病的远程诊断。柔性健康监测系统,可随时随地持续监测人体健康状态。

  柔性电子具有轻薄、低能耗、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调控力学性能等,特征使得健康监测系统可长期贴附于人体皮肤而不影响人们的日常活动。智能穿戴设备可将应用软件和网络进行无线连接,实现远程办公和休闲的结合,也可实现诸如基于生理电监测的意念控制技术。可植入的柔性电子设备为复杂疾病的治疗,如帕金森、癫痫、抑郁症等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语音识别、机械控制和经济政策决策的精准化、智能化、高效化。柔性电子是人工智能的基础支撑,将引领和拓展人工智能技术在更多领域的应用。柔性人工神经形态芯片可实时模拟人类大脑进行学习与高速运算,从而满足人工智能技术对云计算等超强处理算法的硬件需求。柔性电子的智能化特质,使得其在未来信息技术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国防科技创新和航空航天领域,武器装备的智能化和集成化已成为当前的发展趋势。柔性电子可融合智能材料、传感器、信息传输与处理等前沿技术,提升相关装备与系统的智能化水平,推动航空航天的发展,服务国防现代化建设。深入开展柔性电子领域的研究是驱动我国全面创新发展的新引擎。

  有分析指出,柔性电子是在学科高度交叉融合基础上产生的颠覆性科学技术,能够突破经典硅基电子学的本征局限,可为后摩尔时代器件设计集成、能源革命、医疗技术变革等更新换代等提供创新引领,是我国自主创新引领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柔性电子是我国自主创新引领未来的重要战略机遇。应把握住发展柔性电子这一产业,寻求重大理论突破,掌握核心关键技术,产出引领性原创成果,提高我国相关学科原始创新和自主创新能力。

声明:本文由个人作者撰写,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出处所有,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传感器专家网立场。如有侵权或者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查看全文

点赞

传神阿堵

传感器行业分析师,主要从事传感器应用,市场分析等领域,现为传感器专家网专栏编辑。

作者最近更新

  • 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的作用有哪些?你知道吗?
    传神阿堵
    2021-07-08
  • 汽车传感器类型有哪些?这篇值得一看!
    传神阿堵
    2021-07-08
  • 光传感器类型有哪些?看完这篇你就懂了!
    传神阿堵
    2021-07-06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工程师完全从线程制造晶体管和电子设备

    2019-08-22

  • 柔性可穿戴材料新进展:美国用亚麻纤维制成新型晶体管

    2019-08-27

  • 液态柔性机器人未来可搭载各类传感器递送药物

    2019-11-12

  • 天津大学研发出全球首个液态全柔性智能机器人

    2019-11-18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传神阿堵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