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立信与 AT&T 达成 140 亿美元史上最大开放式 RAN 合同,抢走诺基亚大客户

我是程序员 20231205

  • 5g通信
  • Open RAN

感谢IT之家网友 西窗旧事、knsgccxr 的线索投递!

IT之家 12 月 6 日消息,据爱立信中国官方公众号消息,爱立信日前与 AT&T 签署了一项五年期网络转型与数字化战略合同,总额约 140 亿美元(IT之家备注:当前约 1002.4 亿元人民币),这一交易是爱立信有史以来最大的 5G 开放式无线接入网络(RAN)合同。

▲ 图源 爱立信中国

爱立信表示,将利用基于 O-RAN 标准化接口的云原生技术,部署爱立信 5G Open RAN 产品与解决方案,从而支持 AT&T 在美国全境实现 Open RAN 的目标。

爱立信同时声称,该公司将通过最近在得克萨斯州刘易斯维尔扩建的 5G 智能工厂,来生产与这笔交易相关的基础设施。

AT&T 选择使用爱立信而非诺基亚,在先前就有兆头,EJL Wireless Research 的分析师 Earl Lum 上周表示,AT&T 正在考虑将诺基亚从该公司的 5G 设备供应商名单中删除。

当下诺基亚失去 AT&T 的业务是对该公司的新重大打击,此前运营商 Verizon 与三星达成合作,取代诺基亚,Verizon 抛售诺基亚的部分原因是诺基亚在其产品中使用英特尔芯片,相关芯片功耗过高。

Earl Lum 提到,虽然诺基亚在 2020 年后与博通、Marvel 签署协议,以在自家产品组合中转向运用相关芯片,但诺基亚更新换代自家产品组合的速度相当缓慢,如今还有多款设备使用英特尔芯片。

而 AT&T 选择爱立信的原因,很有可能是因为“诺基亚产品换代速度较慢”,且“诺基亚在相关产品中使用主动式风冷”较吵。

诺基亚过去两年推出的 Osprey 和 Habrok 平台凸显了该公司在大规模 MIMO 解决方案的关键设计特征,即将主动式风冷单元放在一些大型 MIMO 设备的背面。

根据我们与两家运营商关键人物的讨论,我们认为两家美国无线运营商 AT&T 和 T-Mobile 并没有迷恋诺基亚基于风扇的 MIMO 解决方案。

我们推测,诺基亚采用主动式风冷的原因,是因为相关产品中使用了功耗较高的英特尔 ReefShark 1.0 芯片,此外风冷组件重量较低,诺基亚希望减轻整体系统重量,从而与爱立信 Gen 4 AIR6419/3219 解决方案(19-25kg)相竞争。

Recon Analytics 的分析师 Roger Entner 指出,AT&T 与爱立信的 140 亿美元合同不会满足其在五年内需求。这意味着 AT&T 可能需要从另一家供应商那里购买更多设备,以满足该公司的所有需求。

IT之家同时注意到,诺基亚在昨日发布公告称,获悉 AT&T 计划在未来五年内与其他供应商合作部署 RAN,因此诺基亚预计,未来 2-3 年内,在移动网络领域来自 AT&T 的收入将会减少。

2023 年至今,AT&T 占诺基亚移动网络净销售额的 5%-8%。诺基亚已宣布采取削减成本的行动,预计将部分缓解 AT&T 决定的影响。诺基亚预计移动网络业务在未来几年仍将保持盈利,但 AT&T 的决定将使实现两位数营业利润率的时间推迟两年。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查看全文

点赞

我是程序员

作者最近更新

  • 紫光国芯登陆新三板
    我是程序员
    2024-07-20
  • 拜登政府又要为美国芯片行业“爆金币”?主要因为这一重大隐患……
    我是程序员
    2024-07-02
  • 四月同比增长5.7%!我国制造业保持恢复发展态势
    我是程序员
    2024-05-29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三星宣布推出开放和虚拟化5G RAN设备

    2020-07-09

  • 美国要求日本电信运营商NTT加入Open RAN政策联盟

    2020-07-21

  • 联通和移动加入ONF最新SR-RAN项目 将加速Open RAN发展

    2020-08-27

  • Marvell宣布加入Open RAN政策联盟

    2020-09-03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我是程序员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