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个天基互联网明年投入示范应用 虹云工程迈出关键一步

Null 20191120

  • 低轨宽带通信
  • 全球互联网接入
我国首个天基互联网系统——“虹云工程”将于明年投入示范应用,这预示着实现全球随时随地按需的互联网接入又迈出了关键一步。

  据央视报道,我国首个天基互联网系统——“虹云工程”将于明年投入示范应用,这预示着实现全球随时随地按需的互联网接入又迈出了关键一步。

  由于沙漠、山脉和海洋等环境因素,世界上还有一半的人口没有接入互联网,信息的匮乏限制了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而“虹云工程”着力解决这一问题。

  “虹云工程”脱胎于中国航天科工此前提出的“福星计划”,计划发射一百多颗互联网卫星,它们在距离地面1000公里的轨道上组网运行,致力于构建一个星载宽带全球移动互联网络,实现网络无差别的全球覆盖。组网完成后,人们将能够在世界任何角落接入宽带互联网,实现随时随地浏览网页、高清视频等。

  “虹云工程”一个亮点之处在于,它在中国首次提出建立基于小卫星的低轨宽带互联网接入系统,“小卫星”“低轨”“宽带”的组合设置,正是为了契合商业性的发展需求。因为在全球范围内,4G还不能够做到随时随地通信服务,低轨星座建成之后,可以克服传统通信的一些弊端,它也是地面通信的一个补充。

  按照规划,整个虹云工程被分解为“1+4+156”三步。第一步计划在2018年前,发射第一颗技术验证星,实现单星关键技术验证;第二步到“十三五”末,发射4颗业务试验星,组建一个小星座,让用户进行初步业务体验;第三步到“十四五”末,实现全部156颗卫星组网运行,完成业务星座构建。

  据介绍,目前“虹云工程”定位的用户群体主要是集群的用户群体,包括飞机、轮船、客货车辆、野外场区、作业团队以及一些偏远地区的村庄、岛屿等。无人机、无人驾驶行业等,都是“虹云工程”未来可能服务的行业。

  “虹云工程”具备通信、导航和遥感一体化、全球覆盖、系统自主可控的特点,以其极低的通信延时、极高的频率复用率、真正的全球覆盖,可满足中国及国际互联网欠发达地区、规模化用户单元同时共享宽带接入互联网的需求。同时,“虹云工程”也可满足应急通信、传感器数据采集以及工业物联网、无人化设备远程遥控等对信息交互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需求。

       据悉,我国计划明年开发出第二阶段业务试验卫星,这四颗业务试验卫星就是为了后续星座组网奠定基础,提供一些服务,例如野外作业、林业、渔业等地面不能覆盖的行业的需求。待整个“虹云”系统建成之后,将能够实现低延时、全球低轨通信的能力。

声明:本文由个人作者撰写,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出处所有,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传感器专家网立场。如有侵权或者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查看全文

点赞

Null

电子行业从业者。

作者最近更新

  • 新的传感器技术可以提高制造电动汽车的机器学习精度
    Null
    2020-04-09
  • 研究发现激光雷达存在漏洞 自动驾驶汽车或会被愚弄
    Null
    2020-04-09
  • 无人机抗击冠状病毒的5种方式
    Null
    2020-04-08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我国首款平板卫星计划明年发射

    2022-09-08

  • SpaceX 总裁:再发五批星链卫星即可提供全球接入服务

    2023-01-02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Null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