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储能电芯大变局
大电芯的发展是近年来的一大突破点。例如,280Ah电芯的问世开启了锂电储能大电芯时代,各大厂商相继发布300+Ah大电芯。
更有甚者,2024年部分厂商卷500 Ah电芯。比如今年Q2将迎来560Ah的电池交付,628Ah也将在今年下半年量产。此外,蜂巢能源、雄涛股份、海辰储能500 大规模生产和产能建设也已安排在时间表上。 毫无悬念,2024年将是储能电池的巨大变化。容量的大跃进,会给储能系统尺寸、热管理、BMS管理等带来哪些连锁反应?下游制造商能接受储能系统的新变化吗? 300Ah 20英尺5MWh的电池和20英尺的电池 储能系统组合 今年能成为主流吗? 自2023年以来,各大厂商发布的300 Ah大电池覆盖3000个、306、314、320、325、340、375等多种型号,其中314Ah正好形成直流侧5MWh电池子阵,超配量最小,因此314Ah在众多型号中所占比例最高。 去年,储能电池制造商竞争的焦点是300Ah 大容量储能电池和20英尺5MWh 储能系统。据维科网储能不完全统计,2023年,宁德时代、中车株洲所、瑞浦兰钧、双一力等20多家企业相继推出300Ah 大容量储能专用电池/5MW 储能系统。 值得一提的是,新旺达动力去年下半年推出了国内首款基于314Ah大容量电池的工商储能系统。这也导致了市场对300Ah的看法 大容量电池用于工商储能的遐想。 海辰储能首席技术官易子琪透露,目前280Ah和314Ah处于平衡阶段。从项目的角度来看,一些愿意突破的项目会选择314Ah,而保守的项目会选择280Ah,拒绝新产品。至于500Ah ,下游客户的接受度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在业内人士看来,从280到314仍然是微创新,没有质的变化。如果从300 磷酸铁锂现有材料体系的极限可能会再次升级。 而且容量升级在达到材料上限的同时,更容易造成电池安全隐患。电池越大,散热越困难,保证电池内部温度的一致性,电池短路后的热失控问题也会更加突出。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曾指出,磷酸铁锂在大容量电池中的爆炸指数是三元电池的两倍。因此,300Ah 大容量储能电池的趋势迫使行业提高电池散热、系统安全和消防水平。目前,行业内使用的液冷技术可以有效降低电池温度,提高电池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同时,液冷智能储能系统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更高的效率和更稳定的性能。 但更高的容量无疑对散热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成本也将进一步提高。 业内人士表示,考虑到安全性和成熟度,大型电池仍然需要过程和时间才能真正市场化应用。有必要完善与电池相匹配的温控系统和BMS技术。 500Ah 大容量电池量产提上日程 电池越大越好 尽管行业对大容量电池的应用带来的安全问题存在疑问,但国内电池制造商仍在积极推动电池容量的扩大。 2023年底,有报道称,宁德时代正在大规模生产530Ah电池。但根据最新消息,宁德时代正在研究其他型号。 即使是宁德时代的500Ah 虽然项目开发出现了变数,但是国内其他同行也纷纷推出了相关大电池的产品时间表。比如今年Q2将迎来560Ah的电池交付,628Ah也将在今年下半年量产。此外,蜂巢能源660Ah和710Ah电池于2025年大规模生产;雄涛股份于2023年5月推出580Ah,产能建设规划周期为3年。 既然目前电池安全存在隐患,储能电池厂商为什么还在这方面下大力气? 是大电池带来的成本优势和技术壁垒驱动这些大厂“扩容”电池。 从成本的角度来看,超大容量电池降低了簇数,降低了簇管理等相对外围的成本,对大型储存项目具有较好的降低成本的作用。目前,我国大型储能经济不足,降低成本是电站投资者的主要需求。因此,大容量电池的成本优势可以给电池厂带来更好的竞争优势。 此外,500Ah 储能电池涉及材料、电池设计和制造的复杂问题;大容量电池的大规模生产对电池公司的研发和制造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大容量电池的技术障碍无疑会扩大电池制造商之间的差距。 值得注意的是,电池容量的变化也会导致产品尺寸的变化。目前280Ah采用71*173方形尺寸。一些制造商根据这个尺寸提高了电池容量,但随着储能电池越来越大,未来可能会出现适合大容量储能应用场景的新尺寸。储能系统的规格会有新的变化吗? 从市场角度来看,由于大容量电池组成系统后部件使用量减少,体积能量密度高,成本低,终端于2023年发布了相关采购指南。
查看全文
作者最近更新
-
总投资30亿元,帝尔激光总部暨研发生产基地三期项目落户光谷科技营
2024-07-10 -
高质量!节卡机器人再获上海市重点产品质量攻关成果一等奖科技营
2024-06-04 -
美光计划投资约300亿元在日本新建DRAM厂科技营
2024-05-29



评论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