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教育全面数字化转型新局面

中国机器人网 20220407

  • 智慧教育
  • 数据要素
  • 教育数字化

   ■坚定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

 

  202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指出,新时代教育工作要做到“五个深刻认识和把握”,明确提出要“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该行动在促进“十四五”时期我国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和先导性的地位,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全面落实。

 

  当前,我国全面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具有深刻的战略背景。一是数字中国战略的部署与实施。一个强大的数字中国必然需要一种高度适应数字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数字教育作支撑。二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谋划。教育强国建设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民群众的高品质、个性化学习需要,这就必然要求信息化全面赋能教育,供给“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多选择、更加便捷、更加开放、更加灵活”的教育服务。三是中国教育现代化战略的加速推进。教育数字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关键特征和核心指标,数字化转型的广度和深度直接影响现代教育体系构建的速度和质量。

 

  教育数据要素化对于激发教育数据市场活力、丰富教育数据产品和服务供给、提升教育教学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搭建教育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可以有效联通数据供需双方,通过完备的数据交换与开发利用规范等机制设计,能够让更多机构和个人合法合规地获取教育数据,并加以深度开发利用,产出高品质的教育数据产品和服务,再反馈应用到不同的教育场景,进而转化为教育生产力和教育变革力。

 

  数据要素的教育变革力可以概括为“五个显著增强”。一是通过客观数据观测分析教育现象、透视教育规律,显著增强教育解释力;二是通过多维数据的关联交叉分析,识别以往单凭经验难以发现的教育教学问题和短板,显著增强教育诊断力;三是结合教育场景和业务需求,显著增强教育预测力;四是通过全样本数据采集与全方位、多层次的数据分析研判,以及基于大数据的教育计算实验,实现基于多维证据的教育科学决策,显著增强教育决策力;五是通过教育业务进程隐藏的“数据流”对教育政策实施过程与成效进行实时监控,显著增强教育监督力。

 

  数据要素的教育变革力发挥依赖必要的外部条件,需要加速完善教育数据要素市场,重点提升教育数据治理能力与用户数据素养,以激发数据要素在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重要价值。转型意指社会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发生转变,既是一种动作,也是一个过程。教育数字化转型是通过数字技术和数据技术的综合创新应用,促使教育要素、教育业务、教育场景实现全面数字化,逐步形成与现代经济社会发展高度适配的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持续过程。

 

  各地在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可以整体遵循“定标—靶向—巩基—激能—抓点—普面”的思路。“定标”是要客观评估教育数字化转型现有基础,明确自身方位,确定转型的总目标;“靶向”是要明确转型工作的核心,进而牵动教育数字化转型这一超复杂系统的有序运转;“巩基”是要进一步夯实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基础设施条件,建好、用好区域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高速教育专网、多元化智能终端、教育大数据中心等教育新基建;“激能”是要显著增强师生、家长、管理者、行业人士等所有教育利益相关者的数字素养,形成全社会享用、善用、乐用数字教育资源、工具、应用与服务的良好局面,从用户侧驱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抓点”是要结合不同阶段教育发展特点,积极探索数字教育场景应用的创新点,找好技术解决现实教育问题的突破点,发挥好创新点的示范作用、突破点的带动作用;“普面”是要努力做到数字教育资源与应用服务、创新教学模式与治理方式的大规模推广,通过普及化推动教育数字化全面落地。

 

  

查看全文

点赞

中国机器人网

作者最近更新

  • 石墨烯传感器助力“意念控制”机器人
    中国机器人网
    2024-07-15
  • 江南大学团队让微型机器人实现精确路径跟踪控制
    中国机器人网
    2022-10-20
  • 视比特机器人CEO邓文平博士:3D视觉行业拐点已至
    中国机器人网
    2022-10-20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基础设施建设提速推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发展

    2020-03-10

  • 腾讯将在数字政府、人工智能等方面与武汉深度合作

    2020-04-10

  • 5G和AI技术在发展智慧教育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2020-04-29

  • 中国联通教育合资公司“云启智慧”正式成立

    2020-05-18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中国机器人网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