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外热成像仪行业:有望向全国各个领域渗透
《中国红外热成像仪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发布 红外热成像仪行业定义 红外热成像仪是一种高科技仪器。利用红外热成像技术探测目标红外辐射,通过信号处理、光电转换等一系列处理手段,将其温度分布图像转换为肉眼可见图像。简单地说,它可以将物体发出的红外能量转化为我们可以看到的热图像,让我们直观地了解物体的温度分布。在热图像中,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温度,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热图像来研究物体的加热,并对下一步做出明智的判断。 红外热成像仪行业分类 红外热成像仪可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根据检测原理,可分为光子检测和热检测。此外,红外热成像仪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有不同的种类。例如,无人机红外热成像仪用于增强无人机在危险或难以观察条件下的侦察能力;用于火灾检测的红外热成像仪可以帮助消防员在低能见度条件下找到幸存者和火源。此外,还有适用于特定设备的红外热成像仪,如Apple和Android设备。 红外热成像仪行业发展历程 1800年,英国物理学家赫克塞尔首次发现红外辐射,开启了红外技术在多个领域的应用之旅。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了解红外热像仪的设备。在此期间,德国人能够利用红外技术开发红外通信设备,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世纪60年代,第一代红外热成像仪诞生,可以在长波红外波段工作,利用目标物体产生的长波红外辐射能量进行成像。随后,在70年代和80年代,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第二代红外成像技术应运而生。其中,面阵型红外焦平面探测器是该技术的杰出代表。由于该探测器的出现,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以将工作波段扩展到中波和短波红外,从而实现了更广泛的应用。 20世纪90年代,第三代红外/热成像探测技术蓬勃发展。以大/超大面阵、双色/多色探测器、高灵敏度为特征,展现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巨大潜力。与此同时,中国也开始对红外热像仪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接触,并逐步了解和探索这一前沿技术的应用。进入21世纪,我国红外热像仪行业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和突破。技术的不断积累和进步,以及各环节的不断完善,共同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红外热像仪行业规模不断扩大,行业内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同时,下游需求的增长也促进了整个供应链的扩张。 上中下游红外热成像仪行业 红外热成像仪的上游产业链涵盖了各种原材料供应商,在制造探测器、运动集成和整机等核心部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晶圆和辅料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晶圆主要由台积电、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等知名OEM提供。辅助材料主要用于包装和制造探测器,包括管壳、电子元件、吸气剂和光学镜头。 探测器和整机的制造成为产业链中游的重点。由于外国企业在这一领域具有先发优势,因此在市场上占有较大份额。雷神等一些国际知名企业DRS、TIS和FLIR在这一领域尤为突出。在中国,除主要研究机构外,高德红外、大理科技、瑞创微纳等企业也积极参与其中,与外国企业共同促进该行业的发展。 红外热成像仪下游应用广泛,主要涵盖军民市场。在军事市场上,其应用场景主要集中在枪瞄、红外夜视、红外望远镜、导弹引头等方面。相对而言,民用领域的应用更加多样化,广泛应用于安全监控、电力检测、工业检测、医疗检测、自动驾驶等领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对人体温度监测系统的需求激增。大华股份、海康威视等众多企业加强了红外热成像仪行业布局,迅速进入红外热成像测温设备市场,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我国红外热成像仪行业的市场规模和增长率
查看全文
作者最近更新
-
AI传感器模组来了,国芯科技与美电科技联合推出!传感生活
03-18 15:56 -
【聚焦】热导传感器应用领域广泛 市场规模逐渐扩大传感生活
2024-08-25 -
2024世界物联网500强峰会即将揭幕,华为、海尔有望荣登前十传感生活
2024-07-04



评论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