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达绿色建筑登上IPCC科学报告! 智库解读AR6报告,分享建筑减缓气候变迁

控制工程小咖 20220408

  • 绿色建筑
  • 减碳技术
  • IPCC报告

  台达4月7日在台北举办“台达气候沙龙”记者会,解读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AR6)第三册《减缓气候变迁(AR6 Climate Change 2022: Mitigation of Climate Change)》报告精华,报告内的建筑专章更提及由台达郑崇华创办人捐建的“成功大学孙运璿绿色建筑研究大楼”以优异的节能成效成为全球建筑物减碳的典范,可作为全球减碳技术政策参考。台湾大学大气科学系名誉教授陈泰然、成功大学建筑学系林宪德教授、国际气候发展智库(ICDI) 赵恭岳执行长等专家,也参与本次在线活动提供建筑节能减碳建言。国际知名学者、也是IPCC报告首席作者之一的亚米娜·萨赫布(Yamina Saheb),更受邀越洋现身说法,阐释建筑部门在未来减碳路径的重要性,当日在线直播吸引近500人同时观看。


台达集团创办人郑崇华(中)及台达相关主管共同出席“台达气候沙龙”记者会,解读IPCCAR6报告。


  台达集团创办人郑崇华首先表示,气候变迁是人类无法回避的巨大挑战,近来世界各国均为迈向2050碳中和而展开行动,IPCC报告已盘点了目前人类已知的科技,可以如何达成阻止升温超过1.5℃的目标。台达实践多年的节能绿色建筑,这次相当荣幸被写入报告,成大孙运璿绿色建筑研究大楼落成时就较同类型建筑节能65%,如今启用超过十年,目前计算的节能绩效已经提升到86%,证实绿色建筑的减碳作法值得进一步推广,也希望带给世人更多信心,为下一代争取继续在地球上生存的机会。

  成功大学建筑学系教授林宪德随后分享,被外界誉为“绿色魔法学校”的孙运璿绿色建筑研究大楼,当年成功运用本土能量和环保技术,打造出高绩效环境友善建筑的过程,也期待台湾准备推动的“建筑能源护照”制度,能成为降低建筑部门排碳量、带动节能服务的政策解方。国际气候发展智库执行长赵恭岳则报告,由台达、气象局、台湾建筑中心共同打造的“Green BIM建筑微气候数据库”,实际导入新北市树林艺文综合行政大楼后可观的节能实绩,让人看见气象信息与智能科技运用在建筑领域的减碳潜力。

  在国际上长年倡议建筑减碳的IPCC《减缓气候变迁》报告建筑专章首席作者亚米娜·萨赫布(Yamina Saheb)更强调,建筑部门在未来净零路径中扮演重要角色,这次报告里特别强调“丰足”(sufficiency)概念,通过政策的规范和导引,可以预先避免能源、材料、水和土地的浪费,大幅提高建筑部门的减碳绩效。而且,即便位于不同的气候特色跟地理条件,各国的建筑部门都有可能达到零耗能、甚至零碳的潜力。

  2050净零排放已成缓解气候变迁的全球共识。台达自2006至2021年间,已在全球打造30栋绿色厂办及学术捐建的绿色建筑,以及2座认证高效率的绿色数据中心。2020年全球获得认证的15栋厂办及5栋学术捐建绿色建筑,合计节电量达1,848万度,相当于减少11,685吨碳排放。而台达楼宇自动化解决方案运用物联网、边缘运算、传感等技术,可协助建筑节能并提升能源管理效率,以科技帮助减缓气候变迁带来的环境冲击。

  成立于1988年的IPCC,是由世界气象组织(WMO)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共同成立的气象科学权威机构,每5~7年发表的气候评估报告,为各国决策者研拟政策经常参考的科学证据及风险评估基础。自去年8月份以来,IPCC陆续发表三份AR6报告,分别阐述气候变迁的物理科学证据、冲击及脆弱度、减缓技术等诸多层面,引发世界各国高度关注。

查看全文

点赞

控制工程小咖

作者最近更新

  • 艾里逊变速箱成为徐工新型全地面起重机独家供应商
    控制工程小咖
    2022-10-26
  • 深石零碳科技COO纪文轩:中国存量建筑绿色转型加速,要考虑两大因素
    控制工程小咖
    2022-10-26
  • 美国发布2022版《国家先进制造业国家》
    控制工程小咖
    2022-10-26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新方案出炉:到2022年我国绿色建筑达七成

    2020-07-29

  • “光伏建筑一体化”,这一概念正在兴起

    2021-03-26

  • 2022第十五届北京国际智慧工地展览会|北京智博会

    2021-11-19

  • 湖南省关于进一步强化建筑节能监管工作的通知

    2022-03-12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控制工程小咖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