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仪器上市公司,为何陷入增长困境?

红外圈 20240516

  • 研发投入
  • 科学仪器

最近,当我们回顾国内科学仪器公司上市前后的业绩时,我们发现许多公司上市后收入增长放缓,成本增加,营业利润急剧下降甚至亏损。必然会有竞争、环境等因素带来的客观问题,但笔者认为更严重的是:


这些公司很可能会陷入“持续品类扩张”的陷阱。


在此之前,我们在《为什么科学仪器公司很难成长》等文章中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即科学仪器公司成长的核心逻辑是“持续扩张”,但盲目扩张或没有选择正确的路径也可能导致公司陷入“注定要失败”的境地。


本文将分析这一问题:


(1)为什么我们总是强调科学仪器公司的扩张非常重要?


(2)科学仪器公司品类扩张的主要路径是什么?


(3)为什么上市公司拼命自研扩品行不通?


(4)为什么要投资能正确扩大产品的仪器公司?


1、为什么扩品很重要?


科学仪器行业具有大市场、小细分、多产品、多应用等多个特点。



(1)大市场,小细分


行业普遍认为,目前国内科学仪器的整体市场空间约为700亿元,从总量来看,这不是一个小市场。但我们必须区分整体市场空间、理论市场空间、实际市场空间等概念。在《科学仪器投资回避指南》、《投资者:科学仪器-不理解、投资不准确》等文章中,以质谱仪行业为例,提到了实际市场空间的计算方法。


由于科学仪器的分类一般是根据物理原理进行的,实际计算空间的参考价值相对有限。根据长期的经验,我们得出一个相对准确的结论,国内市场空间不足5亿元,科学仪器品类90%以上。除了基于相同技术原理的大单品,如液相色谱、测序仪、质谱仪等,大多数产品的天花板相对有限。这意味着,对于大多数仪器公司来说,即使其优势单品获得了30%以上的市场份额,其收入规模仍然很小。


(2)产品多,应用多。


科学仪器在下游行业具有典型的“多对多”特征,即“同一科学仪器通常用于多个下游场景”和“同一下游行业通常需要大量的仪器类别”。上图显示了质谱产品在医学诊断、药物研究、生命科学、食品安全、环境监测等领域的不同用途,以及半导体行业硅片检测所需的大量仪器品种。


科学仪器的工具属性反映在成本方面,研发成本和客户获取成本较高。从工业产品销售的角度来看,当开发新客户的成本过高时,努力让客户购买更多类别的产品来稀释单一产品的销售成本是一个看似合理的选择。

科学仪器公司基于上述科学仪器行业的市场和产品特点,大致有两条发展路径:


(1)如果您有幸掌握了大型单一产品的核心技术,您应该将资源和精力投入到不断开发新的应用场景和满足不同行业客户需求的方向上;


(2)如果你和大多数仪器公司一样,在一个细分类别多的市场,你成长的可选路径很可能是“解决方案”,即围绕某一类客户的需求(如环境监测、细胞学、半导体检测、新能源检测)不断开发实验上下游细分产品。


2、扩展的主要路径和优缺点分析


通常有三种方法可以扩大科学仪器公司的类别,即独立研发、代理/OEM、这三种投资并购方式各有优缺点。



(1)自主研发


这是国内仪器公司扩大产品的主要手段。由于科学仪器具有壁垒高、生命周期长的特点,自主研发可以保证产品和技术的自主控制,最大限度地提高产品的毛利润水平,享受市场红利。同时,由于前端和后端的整合,更有利于品牌建设。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查看全文

点赞

红外圈

作者最近更新

  • 增敏科技第三代工业热导式MEMS数字气敏传感器芯片投产
    红外圈
    2024-07-29
  • 消息 | 豪威 OG0TC GS 图像传感器量产,用于 AR / VR / MR 追踪摄像头
    红外圈
    2024-07-19
  • 希荻微回复年报问询:激烈竞争下模拟芯片“以价换量” 音圈马达驱动芯片预计下半年自产
    红外圈
    2024-07-10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欧洲航天局关闭部分探测器对太空任务有何影响?

    2020-04-01

  • 北京怀柔建设“科仪谷” 聚焦高端科学仪器

    2020-05-19

  • 一文了解2020年美国半导体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2020-05-21

  • 上海市区安装5G公共电话亭

    2020-06-10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红外圈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