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挺过飞利浦专利攻势:中国企业被“专利流氓”暗算的时代终于过去了?

36氪科技 20220415

  • 消费电子
  • 标准必要专利
  • 专利许可
在法律后盾下,中国企业已经有实力和底气与海外公司来一场堂堂正正的专利战。

小米与飞利浦的全球专利大战,终于在近期落下了帷幕。

据juve等多家外媒报道,小米已与飞利浦就UMTS和LTE(即3G/4G标准必要专利)的使用达成了专利授权协议。虽然小米以合约保密为由并没有透露更多信息,但小米知识产权团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对此次达成的协议条款“非常满意”,符合小米一贯以FRAND(公平合理无歧视)费率达成许可协议的原则。

这之前,两家公司已经因为3G/4G标准必要专利的问题争论多年,而双方意见不一的焦点在于飞利浦对于专利制定的收费标准。

在专利许可领域,常见的合理费率是指“费率与专利市场份额相当”,而飞利浦的专利市场份额实际上并不高。公开信息来看,飞利浦共拥有49个4G标准必要专利族,以及47个3G标准必要专利族;但早在2019年,全球3G SEP专利族就达到了7800族,4G SEP专利族的数量则是20471族,按此计算,飞利浦3G/4G标准必要专利的专利份额仅为0.6%和0.24%。

另一方面,飞利浦的多项专利也有过期的风险。据其官网信息,截至2021年底,飞利浦1508项通信相关专利中有450项已经过期,另外105项专利即将于2022年过期,两者相加占到了专利总数的37%。此外,飞利浦还有914项通信相关专利将在5-10年内过期。以此来算,飞利浦手中通信相关专利剩余期限超过十年的只有144项,占比不到10%。

为何会如此呢?这还要从飞利浦在手机领域的发展说起。

在那个诺基亚、爱立信、西门子、阿尔卡特等品牌发光发热的年代,飞利浦也曾经作为荷兰的骄傲登台迎战。那时的手机厂商大多都涉足全产业链,左手搭建基础网络设施,右手从芯片到手机全包,飞利浦的众多通信专利很多便是当年大力发展技术的产物。

不过,飞利浦并没有跟上智能机时代的潮流,随着苹果将诺基亚打得节节败退,飞利浦也和那时的大多数功能机巨头一样退出了战场。

2007年将手机业务出售给中国电子(CEC)后,飞利浦在3G/4G标准必要专利的研发投入几乎已经停止,5G标准必要专利的研发更是无从谈起,至少目前来看,它只能通过高价出售专利来弥补手机业务产生的亏空。

靠收专利费赚钱在通信企业中很常见,但将价格定得太高也会遭人吐槽“割韭菜”。按照飞利浦官网此前公布的专利费率,其对于多模设备的收费标准是“合规费率”0.75美元/设备,“非合规费率”1美元/设备。这意味着,若是承认飞利浦的收费标准合理,手机厂商们则需要为每台4G多模手机支付250-333美元的许可费——这已经很接近市面上一些5G手机的售价。

在智能手机赛道上,小米一向以对供应链成本的极致压缩闻名,如此高昂的许可费成本显然不是它能够接受的。正因如此,当飞利浦于2020年底对小米发起侵权诉讼时,小米也进行了积极的应诉与反击,双方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内就将“战场”扩大到了数个国家的法庭上,包括印度、英国、德国、荷兰、西班牙等。

在最终结果出炉之前,飞利浦似乎一直处于下风。今年早些时候就有消息称,飞利浦的其中一项涉诉专利在德国诉讼中被终审裁定无效,而另一项专利也在同一场诉讼中被初步认定为无效;此外,上述几项涉诉专利在中国也被宣告部分无效。

今年4月,飞利浦在德国慕尼黑以及英国高等法院撤回了几项侵权诉讼,这被大多数业界人士视为双方已经达成和解协议的标志。而本次小米方面透露的消息,则宣告这桩持续近两年的国际诉讼案正式落下了帷幕。

虽然这场战争结束了,但小米和飞利浦的专利费率战绝不是个例。就在飞利浦起诉小米的同一年,日本电子巨头夏普也对OPPO发起了专利侵权诉讼,控诉后者在4G LTE标准必要专利上侵犯了自身权力,意图让它按自家费率缴纳专利费。然而,OPPO抓住夏普”侵犯了VOOC闪充技术专利”这一把柄,在对方的大本营日本进行反诉,最终逼得夏普不得不和解。

为何中国企业屡屡在专利上被海外公司针对?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

首先,过去十数年有不少国内企业在海外开疆扩土,却普遍缺少专利风险应对能力,国外公司的专利枪口几乎是一打一个准。例如此前一度风靡北美手机市场的HTC,就曾被苹果的专利大棒暴打一顿,此后便日渐衰落,时至今日几乎已经淡出手机舞台。

另一方面,很多老牌企业发展多年但近年来在消费电子产品领域业绩不佳,只能靠手中众多的专利作为吸金利器。由于专利收费如此之暴利,甚至有“专利流氓”专门成立空壳公司,注册一大堆专利后瞄准科技公司“开炮”索取专利费。

但这样的日子即将一去不复返了。一个例子是,此前夏普在国内起诉OPPO时,最高法院曾驳回了后者的上诉请求,理由是“中国具有SEP全球费率管辖权”——这意味着,如果未来再有专利流氓或者海外公司起诉中国企业专利侵权,同时要求它们支付高昂的专利费,中国法院便有权裁决它的全球费率,起到威慑作用。正因如此,小米和OPPO在专利应诉上的态度才如此积极——在法律后盾下,中国企业已经有实力和底气与海外公司来一场堂堂正正的专利战。

*图片来自Yandex、Canva可画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有牛财经”(ID:yncj_cn),作者:黑桃与长剑,36氪经授权发布。

查看全文

点赞

36氪科技

作者最近更新

  • 德州仪器成都封装测试厂即将投产,芯片交付再加速
    36氪科技
    2022-11-10
  • 住太空酒店,现在攒钱来得及吗
    36氪科技
    2022-11-11
  • 涉及上千人,人均71万补偿,扎克伯格承认因决策失误致Meta首次大规模裁员
    36氪科技
    2022-11-13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从MEMS专利数量分析我国MEMS传感器产业现状

    2019-03-28

  • 日企为激发孩子学习 推出内置传感器的“想写作业笔”

    2019-07-12

  • 国内厂商积极布局MEMS传感器,抢吃数百亿市场蛋糕

    2019-08-08

  • 日本初创公司研发小型手机气味传感器

    2019-08-09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36氪科技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