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接触配送服务,“黑科技”对抗疫情!

智能制造网 20200219

  • 无人驾驶
  • 5g通信
  • 智能配送
无接触配送服务?原来是无人车上路送货!

  疫情防控工作的顺利推进,需要协调医护人员、救援物资、调度系统、前沿科技等多种资源。其中,前沿技术和智能装备所起到的作用十分重要。机器人、无人车、智能测温仪等设备,为体温测量、送药巡检等医疗事务的进行提供了许多便利。
 

  在抗击疫情的大环境下,“黑科技”应用到了诸多医疗场景。基于无人驾驶技术而诞生的无人车更是“奔波”在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沿阵地上,为患者治疗、物资配送“冲锋陷阵”。
 

  与以往搭载了各种高端传感器的商用车于街头或高速路上测试所不同的是,无人车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应用无疑是对无人驾驶及相关技术的一次实际检验。在这次“大考”中,无人车零接触式的配送、巡逻和通勤等优势得以展现,并出色地完成了多项任务。
 

  为了减轻医务人员来回奔走的工作量,同时降低由于直接接触而产生的感染风险,新建投入使用的火神山、雷神山两大医院内已引入低速自动驾驶小车与机器人。新引入的这些设备,主要用来承担部分病员运送与物品配送的工作。例如,传送化验单、药品、配送食物等。
 

  一些企业积极推出的相关产品和服务,也使得疫情防控工作的推进更加顺利,更有温度。
 

  2月10日,百度Apollo宣布将对服务疫情的企业免费开放低速微型车套件及自动驾驶云服务,用前沿技术的力量来抗击疫情。环卫消毒车、智能机器人、巡逻无人机等,也成为了工作人员开展相关工作的好帮手。
 

  据苏宁物流方面介绍,为助力抗“疫”并保障市民和一线快递员的安全,苏宁物流与苏宁小店协同,围绕3公里即时配送业务组建无人配送保障小组,启动无人车末端“无接触”配送服务在全国部署落地,苏州是5G卧龙无人车的第一站。无人车的运用,在较大程度上提高了配送效率,也保护了收寄件双方人员。
 

  其实,在我国,随着配送需求的快速增长、用户体验与人力成本的提升,以及一些偏远地区和特殊环境下的末端配送需求难以满足,货物配送方式已发生显著变化。近几年,借助无人机、无人车、机器人等设备,提升货物配送的效率,提升货物配送服务质量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与此同时,5G、AR、VR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飞速发展,也为相关行业的变革飞跃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其中,5G网络可以在保障低延时性、高稳定性的前提下,为汽车网络通信提供较佳服务。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估计,全球无人驾驶将在2020年形成千亿美元市场;而中国以其近年来在智能驾驶领域的强劲增长趋势,在其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无人驾驶市场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
 

  在国内内无人驾驶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汽车电子解决方案供应商、智能驾驶整车龙头、关键零部件供应商将基于无人驾驶技术和相关产品展开激烈竞争。作为无人驾驶技术的代表应用之一,无人车将成为各大企业布局的重点对象,并在产品性能优化、应用场景拓展等方面实现诸多提升。
 

  归根结底,无人车是当今科技产业迅速发展的成果之一,服务于各行业发展也能较为集中的展现无人车的价值。除了医疗外,无人车在智慧物流领域的应用价值受到多方认可。也许在不远的将来,无人车将给人们带来更多惊喜。
 

  从餐区、社区到院区、疫区,从室内送药、送餐到室外配送物资,机器人、无人车能做的事情超出许多人的想象。如果能用机器人、无人车、无人机代替人类去承担一些高风险,少一些“逆行者”和别离,那人类将见证更多美好和感动。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查看全文

点赞

智能制造网

作者最近更新

  • 一周趣评:两大运营商发布三季度季报;亿纬锂能发布新储能电池
    智能制造网
    2022-10-24
  • 以标准化抢占产业高地 人工智能领域首批国标呼之欲出
    智能制造网
    2022-10-24
  • 借风势,乘风起!用技术“数”写“数字中国”新篇章
    智能制造网
    2022-10-24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2018年人工智能产业这些热门方向最受关注

    2018-12-06

  • 这颗国产人工智能芯片登上全球顶级杂志封面

    2019-08-05

  • 国内外工程机械市场现状及领头厂商竞争态势分析

    2019-08-06

  • 基于5G技术矿车在内蒙古投入运行

    2019-08-12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智能制造网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