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冷冻设备采用多个温度传感器监测温度变化

Mark 20181209

  • 温度传感器
  • 生物医疗温度监测
  • 液氮容器监测
文中这台大跨度程序降温设备,通过使用液氮蒸汽进行快速降温,并配置了多个温度传感器,可实时监测数十个位置的温度变化。

  2017年5月8日,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东院舒适医疗病房中,49岁的济南人展女士在病床上停止了心跳和呼吸。她是第二个被低温保存的中国人,但与两年前仅对头颅进行低温保存的科幻小说《三体》责任编辑、重庆女作家杜虹不同,展女士保存的是完整的全身躯体,并且这次人体低温保存操作是由山东银丰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临床专家共同在济南完成,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首例人体低温保存。


展女士的身体被转移到大跨度自动程序降温设备中进行深度降温,资料图

  按人体低温保存技术的实施流程,运用生命支持系统联合体外循环降温技术和低温手术台,完成血液置换和冷冻保护剂灌注后,展女士的身体被快速转移到大跨度自动程序降温设备中,开始继续深度降温。

  据了解,这台大跨度程序降温设备是由银丰研究院自主研发的、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台可连续将整个人体从常温降到-190℃左右的自动控制设备,与目前广泛用于低温保存细胞和组织等降温设备一样,都是使用液氮蒸汽进行快速降温,并配置了多个温度传感器,可实时监测数十个位置的温度变化。


保存展女士身体的液氮罐,资料图

  经过数十小时的降温过程,身体内外温度都稳定在-190℃以下。5月10日,展女士的身体被顺利转移到一个充满液氮、可稳定维持在-196℃的特制液氮容器中。这一刻,她实现了捐献自己、献身医学的夙愿,同时留给她家人的,却是一个期待未来无限可能的希望。

  据悉,做人体冷冻确实耗资不菲。银丰研究院工作人员一项一项列出了他们的支出:液氮罐,40万;程序降温设备,40万;体外循环机,100万;呼吸机,七八万;实验室搭建,500万……每做一次冷冻,光是冷冻保护剂的费用就是二三十万。还有手术的其他耗材费用,专家费用,救护车费用等等。人体进入低温保存状态后,每隔10天到半个月需要补充一次液氮,这一费用大约为每年5万元。

  目前,被保存到充满液氮、无需用电、可稳定维持在-196℃的特制液氮容器中,躯体细胞的代谢被延长到2400万年。人类用目前最先进的医学科学技术和冷冻保存方法将志愿者的遗体保留下来,已经做了当下可以做到最好的一切,至于未来的无限可能,只能交给未来去解答。

查看全文

点赞

Mark

Hi,第一时间获取全球传感器最新鲜、最前沿的行业、技术资讯,赶紧来关注我吧

作者最近更新

  • TE CD9515系列扭矩传感器
    Mark
    2020-08-04
  • 霍尼韦尔2110-2116型法兰安装静态扭矩传感器
    Mark
    2020-08-04
  • 霍尼韦尔 honeywell 2012型扭矩传感器
    Mark
    2020-08-04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城市地下黑匣和耕牛项圈中的物联网技术应用

    2018-12-03

  • 物联网传感器技术在国外航空领域的多个应用案例

    2018-12-03

  • 世界知名厂商谈机器人与智慧家庭的概念及面临的挑战

    2018-12-03

  • 配电房定期巡检工作中的巡检机器人应用案例

    2018-12-03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Mark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