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昶生物开建新基地,mRNA新冠加强针疫苗将申报国际多中心临床

澎湃新闻 20220418

  • 新冠疫苗
  • mRNA疫苗
  • 核酸药物

“一场疫情把mRNA技术推向前台,在过去两年里我们也看到mRNA疫苗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降维打击了传统的疫苗。”4月16日,浙江海昶生物医药技术有限公司(下称“海昶生物”)总裁赵孝斌在一场核酸创新合作圆桌论坛表示,国内的mRNA技术还远远落后于欧美,亟需学术界和产业界更多探讨和合作。

海昶生物是国内目前主要的核酸创新药开发平台公司之一,成立于2013年,由前FDA高级审评专家赵孝斌博士创立。该公司以药物递送系统开发和产业化为核心,专注于mRNA疫苗、小核酸药物等核酸创新药及高端复杂注射剂的开发。产品管线覆盖抗感染、抗肿瘤、镇痛和罕见病等领域。在4月16日当天,海昶生物核酸创新药生产基地开工仪式在杭州医药港举行。澎湃新闻记者在现场获悉,该项目总投资约6.7亿元,拟建设总建筑面积72509平米,重点布局核酸创新药管线的研发、生产,一期规划建成满足中美欧等多国标准的cGMP生产基地,年产mRNA疫苗4亿剂。

海昶生物方面称,项目将于2023年建成并投入使用,推动公司自主创新研发成果落地及商业化生产,助力公司成为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国际化制药公司。

当天上午,海昶生物还举行了核酸创新研究院(下称“核研院”,NAMIC)入驻仪式。官网介绍,核研院专注于核酸创新药的研发,充分发挥自身拥有知识产权的核酸药物递送系统QTsome™的核心技术优势,在核酸合成生物学的研发、核酸药物的设计、合成和修饰等领域进行全面布局,打通开发核酸创新药物的上下游全链条各环节。据悉,该核研院美国分院及团队也正在落地建设中。

赵孝斌在当天核酸创新合作圆桌论坛上表示,就应对新冠疫情来说,具有生产周期短、研发成本低、标准化生产等多种优点的mRNA疫苗很有可能成为未来疫情的“终极解决方案”,而中国确实需要自主可控的mRNA疫苗。“目前来说,国内还没有完成形成底部的支撑技术,从可及性来说,整个产业链仍然不健全。”

海昶生物官网产品管线显示,有两款加强针和变异株新冠mRNA疫苗的产品组合,处于临床前研究状态。赵孝斌表示,海昶生物已建成mRNA疫苗开发平台,具备应变病毒变异快速响应的能力,同时在重大传染病和肿瘤疫苗方向有多款mRNA疫苗产品。去年12月,公司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快速响应,启动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mRNA疫苗,可实现中美同步IND申报。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查看全文

点赞

澎湃新闻

作者最近更新

  • 瑞典科学家发明导电“土壤”“拔苗”助长
    澎湃新闻
    2024-01-02
  • 中国电科第一代人形机器人对外发布,预计明年投入应用
    澎湃新闻
    2024-01-07
  • 科学家×创业者|为恒智能孙耀杰:新型储能火太旺,三五年后便会尘埃落定
    澎湃新闻
    2023-12-23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新冠疫苗获批启动临床试验

    2020-03-19

  • 《自然》杂志对新冠疫苗加速测试话题提出了五个问题

    2020-03-26

  • 首个新冠疫苗动物实验数据出炉 结果积极

    2020-04-22

  • 德国的一种新冠疫苗已进入人体试验 或最快今秋使用

    2020-05-06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澎湃新闻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