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识别守卫疫情安全之门,成熟应用离不开技术和安全两点

智能制造网 20200221

  • 人脸识别
  • 测温仪
  • 门禁系统
在疫情期间,人脸识别的应用不仅仅体现了安全、便捷等价值,同时也凸显出技术的进步和产业发展的组合性。“戴口罩刷脸”、“与测温计协同应用”……这些新功能和组合应用的出现令我们眼前一亮。未来,其产业发展所具有的巨大可能性让我们充满期待。

  自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人们的生产生活遭受重大影响!但与此同时,一批智能科技产业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其中,作为2019年话题性和活跃度都不低的技术之一,人脸识别更是趁此机会再引关注。2020年人脸识别的应用愈发令人期待!
 


  人脸识别战疫,守卫安全之门
 

  2月18日,抗疫前线最新动态显示,广州的一些公交线路上已经开始应用人脸识别测温仪。乘客上车时,只需面对着仪器1秒钟,这个不怕病毒的“监管员”就能完成温度和身份识别。但凡发现有异常,其就会自动报警,同时相关数据也会实时回传防疫后台,供以溯源跟踪。
 

  据广州市交通运输局介绍,该设备的应用主要为了应对企业复工阶段,公交车客流量上升所带来的巨大防控压力。利用人脸识别技术的秒级检测、自动预警,不仅能让防疫工作更加安全、高效和智能,同时也能节约人力成本,提升交通效率,减少人员被感染的风险。
 

  而除了公交之外,在一些城市的地铁、高铁进站检查中,人脸识别也被大量应用。除此之外,随着不少社区实现封闭式管理,人脸识别技术也被用于门禁考勤等场景之中。在此之前,依图就曾基于自身人脸识别技术研发出智能刷脸终端产品,并大量投入各大社区之中。
 

  人脸识别在这些领域的应用,一方面通过代替刷卡、密码等门禁方式,避免了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接触,减少了感染的机率与风险,为人们守卫安全之门;另一方面,刷脸也进一步提升了检查效率与准确度,缩短大家排队等待时间,让人们的进出生活更加便捷。
 

  当然,在疫情期间,人脸识别的应用不仅仅体现了安全、便捷等价值,同时也凸显出技术的进步和产业发展的组合性。“戴口罩刷脸”、“与测温计协同应用”……这些新功能和组合应用的出现令我们眼前一亮。未来,其产业发展所具有的巨大可能性让我们充满期待。
 

  行业高速发展,但需注意两点
 

  不过,要想见证疫情过后人脸识别技术更加成熟和长远的发展并不容易。
 

  近年来,“刷脸”虽然早已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频频出现,不管是金融支付、酒店入住、关卡安检、家庭安防还是手机解锁,我们都能见到人脸识别的独特身影。但在不断落地和高速普及的背后,其也暴露出不少的问题。
 

  首先一点是技术层面的问题。人脸识别技术升级需要海量数据支撑,但要获取和管理这些数据并不容易。同时,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还十分容易受到光照、遮挡、年龄变化、人脸相似性等诸多因素影响,应用起来条件苛刻。
 

  其中,光照问题是人脸识别中较为明显的难点问题。光线在人脸上会投射出不同阴影,这会加强或弱化人脸原有特征,从而增加识别难度与准确度;而遮挡,则是其时常面临的另一难题。人们通过帽子、眼镜、口罩等遮挡面部,都会给人脸识别带来困难。
 

  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人脸识别应用效果不佳,使得“刷脸”有时无法有效识别,有时识别不够精致,甚至出现识别错误现象。此外,海量数据的匮乏、学习样板的不足也使得技术进步面临阻碍。基于此,人脸识别技术成长条件限制极多,突破起来困难重重。
 

  其次一点是安全层面的问题。近年来人脸识别应用可谓丑闻不断!人们不经意的一次刷脸,就有可能“出卖”自己的隐私,将个人信息暴露在危险之中。与此同时,人脸识别的各种谬误,也可能导致人们做出错误结论。
 

  这些问题的频频出现,让人们对人脸识别应用的安全性问题产生了担忧。目前,美国不少地方城市已经因此而禁用人脸识别。他们认为,人脸识别带来的一些“歧视”和“侵犯”远比所带来的价值要大,解禁人脸识别还需要等待一段时间。
 

  而在我国,虽然没有对人脸识别应用持否定态度,但其所暴露出的隐私侵犯问题也令人头疼不已。2019年,“APP ZAO事件”、“人脸识别校园监控事件”以及“人脸识别第一案”等登上热搜,便一度引发人们对于人脸识别应用的激烈讨论。
 

  基于此,人脸识别能否走向成熟应用,离不开技术和安全两个层面的问题解决。此次疫情暴发只是给人脸识别提供了更多价值展示和发展应用的机会。至于未来,还需要行业、企业、政府等协同努力,共同解决问题、突破限制,才能实现其更好的发展。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查看全文

点赞

智能制造网

作者最近更新

  • 一周趣评:两大运营商发布三季度季报;亿纬锂能发布新储能电池
    智能制造网
    2022-10-24
  • 以标准化抢占产业高地 人工智能领域首批国标呼之欲出
    智能制造网
    2022-10-24
  • 借风势,乘风起!用技术“数”写“数字中国”新篇章
    智能制造网
    2022-10-24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英飞凌推出用于人脸识别的的全球最小3D图像传感器

    2021-05-18

  • 腾讯成功研发出口罩佩戴识别专用AI技术

    2020-02-25

  • 人脸识别与口罩如何共存?

    2020-02-26

  • NXP推出基于i.MX RT106F本地人脸识别解决方案

    2021-06-10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智能制造网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