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这家传感器独角兽将IPO,估值达72亿

传感器专家网 20240930

  • 传感器

中国A股又将迎来一家传感器企业,一匹国产硬科技“黑马”。


9月27日,据证监会官网公告显示,国产量子传感器及仪器领先企业——国仪量子技术(合肥) 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国仪量子”),于安徽证监局进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辅导备案登记,辅导机构为华泰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备案信息显示,国仪量子成立于2016年12月26日,注册资本2928.74亿元,法定代表人贺羽,控股股东为合肥司坤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股比例为 27.20%。



在国仪量子官网,其公司标语是“用量子技术感知世界”,据官网介绍:

国仪量子的核心技术是以量子精密测量为代表的先进测量技术,为全球范围内企业、政府、研究机构提供以增强型量子传感器为代表的核心关键器件、用于分析测试的科学仪器装备、赋能行业应用的核心技术解决方案等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国仪量子有多强?估值72亿元的国产独角兽,2024年《财富》中国科技50强企业,去年成交订单超5亿元,连年翻番


国仪量子是一家妥妥的传感器硬核高科技企业,虽然自2016年成立至今仅有8年时间,其成长速度却令人侧目。


国仪量子相继获得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1年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朱良漪分析仪器创新奖“、”安徽省新型研发机构“、”安徽省量子精密测量创新中心“、”安徽省专精特新冠军企业“等奖项。


据今年6月份,在“2024中国(重庆)独角兽企业大会”上,长城战略咨询发布的《中国独角兽企业研究报告2024》显示,2023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共有375家,而国仪量子进入榜单,排名303,估值达10.2亿美元(约合71.51亿元人民币),是中国为数不多的传感器独角兽企业之一。(相关信息参看《2023年中国传感器跑出9家独角兽公司》)




独角兽公司是一个投资界术语,一般指成立不超过10年、估值超过10亿美元或少部分估值超过100亿美元的未上市企业,这些企业一般被视为市场潜力无限的优质公司,具备较高的投资价值,而备受金融市场关注。


除获得中国独角兽企业称号外,在今年8月份发布的2024年《财富》中国科技50强榜单中,国仪量子也成功入榜,成为50家获市场广泛认可的中国高科技硬核企业。




同时进入中国独角兽企业、《财富》中国科技50强榜单,证明了市场对国仪量子科研实力以及市场成长潜力的认可。


国仪量子主要从事量子精密测量及高端科学仪器的技术研发和相关产品的研制、生产与销售,产品涵盖量子传感、电子顺磁共振、电子显微镜、油气勘探、微弱信号测量、气体吸附分析等系列。


2018年,国仪量子成立了无锡量子感知研究所,发布中国首台商用“脉冲式电子顺磁共振谱仪EPR100”和全球首款面向大众的“金刚石量子计算教学机”。


据介绍,EPR100具有国际领先的微波脉冲产生技术,实现了多种复杂的脉冲实验,为材料科学、生物医学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有力工具,清华大学分析中心磁共振实验室等多家国内外顶尖实验室均在使用该仪器设备。


▲EPR100,来源:国仪量子


2019年,国仪量子发布国内首台“量子钻石原子力显微镜(QDAFM)”,为高密度磁存储、自旋电子学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同年,国仪量子推出了国产自主研发的“全数字化扫描电子显微镜”。


近年来,国仪量子以量子传感器为核心的多款量子仪器设备,填补了国内空白。此外,国仪量子还实现了离子阱量子计算机国内首次商业化交付;2023年成交订单超5亿元,实现连年翻番……目前,国仪量子产品已经交付到科研机构、医院、企业等上千家客户,并出口至德国、美国、澳大利亚等海外发达国家。


凭借过硬的科研实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国仪量子获得了众多投资机构的青睐。


据天眼查数据显示,截止2024年9月,国仪量子共进行了包括天使轮在内的5轮融资,其中B轮和C轮融资规模均达到数亿元人民币,投资方包括了合肥产投集团、深投控、国科资本、松禾资本、IDG资本、科大讯飞、前海母基金、高瓴资本、中钊资本、国风投基金、博时基金、同创伟业、火花创投等众多知名机构。


▲来源:天眼查


国仪量子为什么这么强?中科大神童创业,中国科学院院士团队科研实力支持!


国仪量子与中国知名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渊源颇深,如前文所述,国仪量子法人及创始人贺羽,即是毕业于中科大少年班的“神童”。


2010年,17岁的贺羽,进入位于中科大的中国科学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研究学习,该实验室前身是由我国量子领域的领军人物、中国科学院院士——杜江峰院士,于2000年建立的自旋磁共振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处于我国量子科技领域研究前沿,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量子计算、量子模拟、量子精密测量、固体量子器件、量子物理基础、量子技术等,实验室在高端科学仪器、关键核心器件的研制领域深耕十余年,多项技术、研究成果突破国际封锁和禁运,并获得 ”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等诸多奖项。



▲国仪量子贺羽,来源:网络


报道称,2010年,贺羽在聆听杜江峰院士的一次学术报告中,萌生投入中国仪器产业的想法:

当年,杜江峰院士靠东拼西凑,好不容易凑齐了200万美元的巨款,向国外仪器厂商购买了一台电子顺磁共振谱仪,但是,把款付了之后,却遇到了厂商的各种刁难,不仅对他临时涨价,而且还没有保障售后服务,一个故障维修都要等半年时间。

在学术报告的结尾,杜江峰院士沉重的说道:让国产高端仪器崛起已经刻不容缓。



在实验室中,基于杜江峰院士在量子科技领域的多年积累,贺羽及团队在量子传感器及仪器的进展迅速,不到4年,就发布国内首台商用脉冲式电子顺磁共振谱仪——这也是上文中杜江峰院士当年向国外仪器厂商购买却被百般刁难的设备。


2016年,贺羽及团队响应国家向科研人员发起”把创新作为最大政策,奋起直追,迎头赶上“的号召,成立了国仪量子,将相关量子科技推向市场。


据天眼查显示,目前以贺羽等十几名中国科大学生合伙成立的合肥司坤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占据控股地位,持股比例为 27.20%。



量子科技看安徽?中国风投第一城的量子科技野心


安徽省会合肥,被誉为中国风投第一城,2000年,合肥经济总量约369亿,而2023年起经济总量达到1.27万亿元,排名全国第20位,23年间经济总量增长超过34倍,成为中国增速最快的城市。


合肥的快速成长,与其风投战绩息息相关,通过风投合肥引入了京东方、蔚来、长鑫存储等新兴企业,拉动了相关显示面板、新能源汽车、存储芯片等产业链的发展。


在量子科技领域,合肥同样如此。


安徽是国内最早布局量子科技与产业的少数几个省份之一,目前国内多项量子科技突破均来自安徽,譬如:2017年发射的世界首颗量子卫星“墨子号”,同年开通的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干线“京沪干线”,世界首台光量子计算机“九章”……


2009年,国盾量子在合肥成立,是我国最早探索量子信息技术产业化的企业之一,来源于中国科大量子信息研究团队。



资料显示,国盾量子是世界首条远距离量子保密通信干线“京沪干线”、 “国家广域量子骨干网(一期)”等项目的量子设备提供商,参与“墨子号”量子卫星保密通信地面站的建设。


2020年,国盾量子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成为A股首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量子科技上市公司。


以国盾量子为肇始,越来越多的中国科大学子带着量子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入市场,开启了“无人区”的探索,而安徽及合肥省市两级,也出台了多项政策,支持本地量子科技产业的发展。


譬如国仪量子在成立之初,就获得安徽合肥多项政策支持:

“成立之初,量子并不像现在这么炙手可热,非常冷门,省市区各级政府都对我们的落地给予了大力支持。”贺羽回忆,刚一落地,公司就得到高新区管委会的“一事一议”政策支持,比如房租减免、研发投入和固定资产补贴等,真金白银的支持大大缓解了企业初创时期的现金流压力。


如今,安徽已经形成了以合肥为中心的量子科技产业链,集聚了量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66家,包括了国盾量子、国仪量子、问天量子、国盛量子、云玺量子等众多知名量子企业,居全国首位,量子信息产业相关专利数量亦居全国前列。


从冷门科技到今天的炙手可热,不得不佩服安徽合肥产业布局的前瞻。


未来20年颠覆性传感器技术——量子传感器,最接近实用的量子技术,薛其坤院士:中国量子科技处于世界第一梯队


近年来,量子科技是全世界备受关注的科技前沿之一,而我国在量子科技领域取得的成就也有目共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指出:

在这个方面,中国不再像以前一样只是学习、模仿和追赶先进发达国家,而是基本上在量子计算、量子通讯、量子测量方面与国际水平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同时,中国的基础研究、源头贡献、发展前景等具有特色优势,贡献度将有望超越从前。在推动量子科技和量子信息技术发展、引领量子信息革命等方面,中国将会成为世界上一支重要的力量。


量子技术有三大应用领域: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精密测量,量子精密测量的核心,就是量子传感器,相对前面两者较为低调。但是,量子传感器是目前量子技术中最接近实用的技术。


据相关报告显示,2022年量子传感器已进入商品化阶段,多家传感器巨头已投入巨资研发量子传感器,譬如世界上最大的MEMS传感器企业博世,就已在2022年成立量子传感器业务部门,目的就是为了把量子传感器商业化。


根据博世官网的描述,这一业务部门的首款量子传感器是个“量子陀螺仪”。其作用与MEMS陀螺仪类似,都是感知位置的变化,但是精度却能提升高达100倍!



量子传感器是根据量子力学规律、利用量子叠加量子纠缠和量子压缩等效应设计的、用于执行对系统被测量进行变换的物理装置。


在量子传感中,电磁场、温度、压力等外界环境直接与电子、光子等体系发生相互作用并改变他们的量子状态,通过对这些变化后的量子态进行测量便可以实现对外界环境的高灵敏度测量。与传统传感器相比,量子传感器具有非破坏性、实时性、高灵敏性、稳定性和多功能性的优势。


简而言之,应用量子技术,可以极大提高目前传感器的灵敏度、准确率、稳定性等指标,可实现比MEMS传感器精确近1000倍的测量,让传感器“大跃进”。



多国将量子传感器列为国家战略


目前,全球主要国家已将量子传感器列为国家科技发展战略。


基于美国国家利益,美国国家科学和技术委员会(NSTC)量子信息科学小组委员会(SCQIS)在2022年3月份发布了名为《将量子传感器付诸实践》的报告,通过扩展量子信息科学(QIS)国家战略概述中的政策主题,领导相关研发机构加快开发新的量子传感方法,并计划在未来1-8年,根据报告的建议采取行动加速实现量子传感器取得的关键发展,确立美国量子传感器技术领先地位。



2021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发布《量子技术战略和路线图》,探讨量子技术如何在量子计算、量子传感器等领域发挥作用。


▲《量子技术战略和路线图》主要发展目标


中国持续跟踪量子技术的前沿研究,在量子计算、量子通信方面已处于全球领先水平,量子传感器技术同样不落后。2022年,国务院发布《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重点开展量子精密测量和传感器件制备集成技术、量子传感测量技术研究”,多次提到量子传感技术的研究重要性。


▲《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部分内容


结语


量子科技作为前沿科技领域,在计算、通信、精密测量等领域应用广泛,许多产品具有颠覆性,备受全球各国的关注。


同样,作为前沿科技,从前期的科研到产品落地,其投入必然巨大,安徽合肥从0到1开始布局,到形成全国领先的量子科技产业链,前瞻战略投资值得学习。


在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精密测量三大量子科技领域,以量子传感器为核心的量子精密测量,是最接近实用的量子技术,目前各国竞争先追逐量子传感器在市场中的应用,部分产品已经商业化,市场前景广阔。


查看全文

点赞

传感器专家网

传感器行业综合服务平台,立志于建设便捷方便的传感器选型器、行业专业媒体

作者最近更新

  • 山东柔性传感器公司获数千万元融资,为宇树机器人定制皮肤套装
    传感器专家网
    5天前
  • 重庆首个8英寸MEMS特色芯片全产业链项目迎来重大进展
    传感器专家网
    6天前
  • “涉嫌与中国军方合作”:美国法院裁定中国激光雷达制造商禾赛科技败诉
    传感器专家网
    07-15 18:00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我国工业物联网规模预计2020年将突破4500亿

    2018-12-07

  • 传感器在我国桥梁养护这一数千亿大市场中大有可为

    2018-12-07

  • 英国大学造出人造蛛丝:可用于制造特殊用途的传感器

    2018-12-09

  • 国内首创雨水立管监测系统:有效解决城市污水乱排问题

    2019-03-22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传感器专家网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