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研究机构合作开展“人类泛基因组项目”,可促进疾病防治

澎湃新闻 20220422

  • 基因组测序
  • 遗传多样性
  • 疾病预防

一个国际科学家联盟在20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称,十多家研究机构正在合作开展“人类泛基因组项目”,该项目旨在创建一个囊括全球各人种遗传多样性的参考基因组。研究人员表示,“这是人类遗传学的未来”,有望应用于疾病预防与治疗等多领域。

这项工作由美国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所和国立卫生研究院联合资助。论文合著者、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基因组科学教授艾文·艾希勒说:“我们的目标是收集、组织和访问人类存在的所有遗传变异,包括大的、小的、常见的和罕见的变异。”

研究人员解释称,人类基因组由31亿个DNA分子组成,从总体上来看,人类的基因组非常相似,但基因组DNA序列的微小差异在决定每个个体的独特性(包括罹患某些疾病的风险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参考基因组能通过绘制基因和基因组其他元素的位置来帮助描述这些差异。此外,科学家们也可以利用参考基因组识别新基因、已知基因的变体和其他功能组成成分。

今年早些时候,包括艾希勒在内的多名科学家宣布,经过长达20年的努力,他们创建了一个代表人类基因组完整图谱的参考基因组。但这个参考基因组由大约20个人的DNA序列合成,而且其中大部分序列来自单个个体,因此并不能反映世界人口的多样性。事实上,现有对人类基因组开展的大多数研究都基于拥有欧洲血统个体的样本。

“人类泛基因组项目”则试图通过创建代表来自世界各地数百人的完整参考基因组来解决这一问题。该项目的早期目标是,在未来5年内,利用来自不同人群的350个个体的基因组信息创建出参考基因组,最终对数千个基因组进行测序,以尽可能多地获取人类的遗传多样性。为此,研究团队将使用“长读”测序方法,端到端无误地绘制整个基因组。长期目标是,有朝一日,任何人都能前往医院,对自己的DNA进行测序。然后,医生可将患者的测序结果与参考泛基因组进行比较,以确定患者的基因类型,从而提供有关其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其他疾病的遗传风险的信息。

不过,艾希勒警告说,这类检测可能需要数年时间才能用于疾病治疗等领域,“我们才刚刚开始,但我们真的相信这是人类遗传学的未来”。

(原标题,《基因测序下一站:描绘所有人种遗传多样性》)

查看全文

点赞

澎湃新闻

作者最近更新

  • 瑞典科学家发明导电“土壤”“拔苗”助长
    澎湃新闻
    2024-01-02
  • 中国电科第一代人形机器人对外发布,预计明年投入应用
    澎湃新闻
    2024-01-07
  • 科学家×创业者|为恒智能孙耀杰:新型储能火太旺,三五年后便会尘埃落定
    澎湃新闻
    2023-12-23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DNA遗传密码:外星人或与地球生命由同样的遗传物质构成

    2020-02-28

  • 英伟达向肺炎病毒研究人员免费提供GPU驱动的基因组测序工具

    2020-03-23

  • 《科学》封面重磅:迄今最完整的人类基因组测序结果公布

    2022-04-01

  • 科学家们公布完整的人类基因组序列 并揭示了新的遗传秘密

    2022-04-04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澎湃新闻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