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黄金还贵的泥巴——稀有金属元素(二)

QQ 20241229

  • 战斗机


钛(Ti)在芯片制造中扮演着多种关键角色,尤其是在提高材料的粘附性、降低接触电阻以及作为阻挡层等方面。

1. 粘附层

  • 改善界面粘附性:钛具有优异的粘附性能,常用于作为粘附层,以增强金属互连线与硅衬底或其他材料之间的结合力。这对于确保长期稳定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 减少分层风险:通过使用钛作为中间层,可以有效减少不同材料之间的分层或剥离现象,特别是在经历热应力和机械应力的情况下。


2. 阻挡层

  • 防止扩散:钛及其氮化物(如氮化钛 TiN)被广泛用作阻挡层,以防止铜等互连材料在高温处理过程中扩散到硅或其他绝缘层中。这种扩散可能导致短路或性能下降,而钛基阻挡层能够有效地阻止这种情况发生。

  • 兼容高k材料:钛和氮化钛还常用于铪基高k栅极绝缘层与硅之间的界面层,以改善其兼容性并降低界面态密度,从而提高晶体管的性能和可靠性。

3. 接触插塞

  • 低电阻连接:钛及其合金可用于形成接触插塞,确保金属互连线与硅衬底之间的良好电接触。这有助于减少接触电阻,提高整体电路的导电性能。


  • 热稳定性:钛的高熔点和良好的热稳定性使其能够在高温处理过程中保持结构完整性,保证了接触插塞的长期可靠性。

4. 硬掩膜



  • 光战斗机的代数划分通常用来描述战斗机技术发展的阶段,每一“代”代表了在航空技术、材料科学、航空电子设备、武器系统等方面的一次显著进步。这种划分并不是官方标准,不同国家和军事专家可能有不同的定义,但通常可以按照以下方式来理解:

    1. **第一代战斗机(约1940年代末至1950年代初)**
       - 这一代的战斗机是从二战期间的螺旋桨飞机过渡到喷气式飞机。
       - 代表机型包括苏联的米格-15和美国的F-86佩刀。

    2. **第二代战斗机(约1950年代中期至1960年代)**
       - 开始采用更先进的空气动力学设计、雷达制导导弹和更大的推力发动机。
       - 代表机型有美国的F-104星式战斗机和苏联的米格-19。

    3. **第三代战斗机(约1960年代至1970年代)**
       - 引入了空中加油能力、脉冲多普勒雷达、以及红外线搜索与跟踪系统。
       - 代表机型如美国的F-4鬼怪II和苏联的米格-21鱼窝。

    4. **第四代战斗机(约1970年代至2000年代)**
       - 特点是具有更高的机动性、更先进的航空电子设备和超视距作战能力。
       - 代表机型包括美国的F-15鹰、F-16战隼和俄罗斯的苏-27侧卫。

    5. **第四代半战斗机(约1990年代至2010年代)**
       - 在第四代基础上增加了改进的航空电子设备、相控阵雷达、更好的隐身特性等。
       - 例如欧洲台风战机、法国的阵风和瑞典的JAS 39鹰狮。

    6. **第五代战斗机(2000年代至今)**
       - 具备高度集成的航空电子系统、全向隐身性能、超级巡航能力和网络中心战能力。
       - 代表机型有美国的F-22猛禽和F-35闪电II,中国的歼-20,以及俄罗斯的苏-57。

    7. **第六代战斗机(研发中)**
       - 目前正在开发中的下一代战斗机,预计会引入更多先进技术,比如无人/有人可选驾驶模式、更强的隐身技术和人工智能辅助系统。
       - 各国正在研发的不同项目,尚未有确定的服役型号。

    需要注意的是,随着技术的发展,这些划分也在不断演变,并且一些国家可能会根据自身的技术发展情况对战斗机进行不同的分类。此外,“代”的概念更多地用于冷战时期的西方文献中,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可能并不适用或者有不同的解释。刻工艺
    :在某些先进的光刻工艺中,钛及其化合物可以用作硬掩膜材料,以保护下方的半导体层免受刻蚀过程的影响。硬掩膜必须具备良好的选择比和均匀性,钛基材料在这方面表现出色。


5. 应变工程



  • 引入应力:钛还可以用于应变工程技术中,通过引入适当的应力来提升载流子迁移率,从而改善晶体管的开关速度和降低功耗。例如,在pMOS晶体管中,钛基材料可以帮助引入压缩应力;而在nMOS晶体管中,则可以引入拉伸应力。


6. 磁性材料



  • 特殊应用:尽管不如铁、钴、镍等传统磁性材料常见,但在某些特定应用中,钛也可以用于制造磁性材料或作为磁性材料的添加剂,以调整其磁学性质。此外,钛的轻质特性使得它在一些对重量敏感的应用中成为一个有吸引力的选择。


7. 薄膜涂层



  • 保护和修饰表面:钛及其化合物还可以用作薄膜涂层材料,用于保护和修饰芯片表面。例如,氮化钛可以提供耐磨性和抗腐蚀性,同时保持良好的导电性。


钛及其化合物之所以在芯片制造中占据重要地位,主要是因为它们提供的独特物理、化学和电学特性,这些特性使得采用钛基材料的器件能够满足高性能、高可靠性和小型化的要求。随着对更高性能电子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钛基材料的应用将继续扩展到更多新兴技术和市场领域

铂(Pt)在芯片制造中虽然不如硅、铜或钛那样广泛使用,但在某些特定应用和技术领域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铂的高熔点、优异的化学稳定性和导电性使其成为一些关键工艺的理想选择。

1. 催化剂

  • 化学气相沉积 (CVD) 和原子层沉积 (ALD):铂可以用作催化剂,促进某些化学反应,特别是在CVD和ALD过程中。这些过程用于沉积高质量的薄膜材料,如氧化物、氮化物和其他半导体材料。


  • 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 (MOCVD):在MOCVD过程中,铂可以作为催化剂,帮助分解前驱体气体,从而加速沉积速率并提高薄膜质量。

2. 电极材料

  • 高k栅极绝缘层:铂常被用作高k栅极绝缘层的顶部电极材料,尤其是铪基高k材料。铂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化学稳定性,能够与高k材料形成稳定的界面,减少界面态密度,并提高晶体管的性能。


  • 铁电存储器 (FeRAM):铂是铁电存储器中常用的底电极材料,因为它的高熔点和化学惰性可以承受高温处理,并且不会与铁电材料发生不良反应。

3. 磁性材料

  • 自旋电子学器件:铂在自旋电子学器件中也起到重要作用。例如,在磁隧道结(MTJ)中,铂可以用作自由层或固定层的一部分,以控制自旋极化的电流。这有助于提高磁随机存取存储器(MRAM)的性能。


  • 巨磁阻效应 (GMR) 和隧道磁阻效应 (TMR):铂还用于制造基于GMR和TMR效应的传感器和存储器设备,其高导电性和化学稳定性使得它成为一个理想的材料选择。



4. 接触插塞和互连线

  • 低电阻连接:铂可用于形成接触插塞和互连线,确保金属与硅衬底之间的良好电接触。尽管铂的成本较高,但在某些高性能应用中,其优异的导电性和抗腐蚀性使其成为首选材料。


  • 耐腐蚀性:由于铂的化学惰性和抗腐蚀能力,它能够在恶劣环境下保持稳定的电气性能,特别适合用于对环境敏感的应用场景。

5. 光电材料

  • 光电器件:铂及其合金在光电器件中也有应用,如光伏电池和发光二极管(LED)。铂的高反射率和导电性使其适用于制作高效的反射层或电极材料,有助于提高光提取效率和整体器件性能。

6. 热稳定性和机械强度

  • 高温处理稳定性:铂拥有极高的熔点(约1768°C),这使得它非常适合用于需要经历高温处理步骤的芯片制造过程中。无论是在退火还是其他热处理工艺中,铂基材料都能够保持其结构和性能不变。


  • 增强机械强度:铂的高强度和硬度使其成为增强微机电系统(MEMS)和其他微结构的理想选择,为这些组件提供了额外的支持和保护。

铂及其化合物之所以在芯片制造中占据重要地位,主要是因为它们提供的独特物理、化学和电学特性,这些特性使得采用铂基材料的器件能够满足高性能、高可靠性和小型化的要求。随着对更高性能电子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铂基材料的应用将继续扩展到更多新兴技术和市场领域。




钌(Ru)在现代芯片制造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提高晶体管性能、减少电阻以及增强材料稳定性等方面。

1. 高k栅极绝缘层的顶部电极

  • 铪基高k材料:钌常被用作铪基高k栅极绝缘层的顶部电极材料。与传统的多晶硅或金属电极相比,钌具有更好的导电性和化学稳定性,能够与高k材料形成稳定的界面,减少界面态密度,并提高晶体管的性能。

  • 降低界面态密度:钌作为电极材料可以显著降低高k栅极绝缘层与硅之间的界面态密度,从而改善晶体管的可靠性和工作寿命。

2. 接触插塞和互连线



  • 低战斗机的代数划分通常用来描述战斗机技术发展的阶段,每一“代”代表了在航空技术、材料科学、航空电子设备、武器系统等方面的一次显著进步。这种划分并不是官方标准,不同国家和军事专家可能有不同的定义,但通常可以按照以下方式来理解:

    1. **第一代战斗机(约1940年代末至1950年代初)**
       - 这一代的战斗机是从二战期间的螺旋桨飞机过渡到喷气式飞机。
       - 代表机型包括苏联的米格-15和美国的F-86佩刀。

    2. **第二代战斗机(约1950年代中期至1960年代)**
       - 开始采用更先进的空气动力学设计、雷达制导导弹和更大的推力发动机。
       - 代表机型有美国的F-104星式战斗机和苏联的米格-19。

    3. **第三代战斗机(约1960年代至1970年代)**
       - 引入了空中加油能力、脉冲多普勒雷达、以及红外线搜索与跟踪系统。
       - 代表机型如美国的F-4鬼怪II和苏联的米格-21鱼窝。

    4. **第四代战斗机(约1970年代至2000年代)**
       - 特点是具有更高的机动性、更先进的航空电子设备和超视距作战能力。
       - 代表机型包括美国的F-15鹰、F-16战隼和俄罗斯的苏-27侧卫。

    5. **第四代半战斗机(约1990年代至2010年代)**
       - 在第四代基础上增加了改进的航空电子设备、相控阵雷达、更好的隐身特性等。
       - 例如欧洲台风战机、法国的阵风和瑞典的JAS 39鹰狮。

    6. **第五代战斗机(2000年代至今)**
       - 具备高度集成的航空电子系统、全向隐身性能、超级巡航能力和网络中心战能力。
       - 代表机型有美国的F-22猛禽和F-35闪电II,中国的歼-20,以及俄罗斯的苏-57。

    7. **第六代战斗机(研发中)**
       - 目前正在开发中的下一代战斗机,预计会引入更多先进技术,比如无人/有人可选驾驶模式、更强的隐身技术和人工智能辅助系统。
       - 各国正在研发的不同项目,尚未有确定的服役型号。

    需要注意的是,随着技术的发展,这些划分也在不断演变,并且一些国家可能会根据自身的技术发展情况对战斗机进行不同的分类。此外,“代”的概念更多地用于冷战时期的西方文献中,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可能并不适用或者有不同的解释。电阻连接
    :钌及其合金用于形成接触插塞和互连线,确保金属与硅衬底之间的良好电接触。钌具有非常低的电阻率,这有助于减少接触电阻,提高整体电路的导电性能。

  • 抗腐蚀性:钌拥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和抗腐蚀能力,能够在恶劣环境下保持稳定的电气性能,特别适合用于对环境敏感的应用场景。

3. 阻挡层

  • 防止金属扩散:钌及其氮化物(如氮化钌 RuN)被广泛用作阻挡层,以防止铜等互连材料在高温处理过程中扩散到硅或其他绝缘层中。这种扩散可能导致短路或性能下降,而钌基阻挡层能够有效地阻止这种情况发生。

  • 兼容高k材料:钌还可以作为铪基高k栅极绝缘层与硅之间的界面层,改善其兼容性并降低界面态密度,从而提高晶体管的性能和可靠性。

4. 应变工程

  • 引入应力:钌可以在某些先进工艺中用于应变工程技术,通过引入适当的应力来提升载流子迁移率,从而改善晶体管的开关速度和降低功耗。例如,在pMOS晶体管中,钌基材料可以帮助引入压缩应力;而在nMOS晶体管中,则可以引入拉伸应力。

5. 磁性材料

  • 自旋电子学器件:钌在自旋电子学器件中也起到重要作用。例如,在磁隧道结(MTJ)中,钌可以用作自由层或固定层的一部分,以控制自旋极化的电流。这有助于提高磁随机存取存储器(MRAM)的性能。

  • 巨磁阻效应 (GMR) 和隧道磁阻效应 (TMR):钌还用于制造基于GMR和TMR效应的传感器和存储器设备,其高导电性和化学稳定性使得它成为一个理想的材料选择。


6. 热稳定性和机械强度

  • 高温处理稳定性:钌拥有极高的熔点(约2334°C),这使得它非常适合用于需要经历高温处理步骤的芯片制造过程中。无论是在退火还是其他热处理工艺中,钌基材料都能够保持其结构和性能不变。


  • 增强机械强度:钌的高强度和硬度使其成为增强微机电系统(MEMS)和其他微结构的理想选择,为这些组件提供了额外的支持和保护。

7. 催化活性

  • 化学气相沉积 (CVD) 和原子层沉积 (ALD):钌可以用作催化剂,促进某些化学反应,特别是在CVD和ALD过程中。这些过程用于沉积高质量的薄膜材料,如氧化物、氮化物和其他半导体材料。铂族金属如钌因其独特的催化特性,在这些过程中表现出色。


钌及其化合物之所以在芯片制造中占据重要地位,主要是因为它们提供的独特物理、化学和电学特性,这些特性使得采用钌基材料的器件能够满足高性能、高可靠性和小型化的要求。随着对更高性能电子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钌基材料的应用将继续扩展到更多新兴技术和市场领域


钯(Pd)在芯片制造中虽然不如某些其他金属如铜、钛或钌那样广泛使用,但在特定应用和技术领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钯的独特物理和化学特性使其成为某些关键工艺的理想选择。

1. 催化剂

  • 化学气相沉积 (CVD) 和原子层沉积 (ALD):钯可以用作催化剂,促进某些化学反应,特别是在CVD和ALD过程中。这些过程用于沉积高质量的薄膜材料,如氧化物、氮化物和其他半导体材料。


  • 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 (MOCVD):在MOCVD过程中,钯可以作为催化剂,帮助分解前驱体气体,从而加速沉积速率并提高薄膜质量。

2. 电镀和表面处理

  • 电镀:钯常用于电镀工艺中,特别是在制造微细线路时。钯镀层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抗腐蚀性,能够提供优异的电气接触性能,并且有助于防止氧化和腐蚀。


  • 种子层:在某些情况下,钯可以用作电镀或化学镀的种子层,以确保后续金属层的良好附着力和均匀性。

3. 扩散阻挡层

  • 防止金属扩散:钯及其合金被用作扩散阻挡层,以防止铜等互连材料在高温处理过程中扩散到硅或其他绝缘层中。这种扩散可能导致短路或性能下降,而钯基阻挡层能够有效地阻止这种情况发生。

  • 兼容高k材料:钯还可以作为铪基高k栅极绝缘层与硅之间的界面层,改善其兼容性并降低界面态密度,从而提高晶体管的性能和可靠性。

4. 电极材料

  • 非易失性存储器:钯在某些类型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如ReRAM和PCRAM)中用作电极材料。它的高熔点和化学稳定性使得它能够在高温环境下保持结构完整性,同时提供良好的导电性能。

  • 磁性存储器 (MRAM):在自旋转移矩磁随机存取存储器(STT-MRAM)中,钯可以用作自由层或固定层的一部分,以控制自旋极化的电流,从而提高存储器的性能。

5. 传感器和探测器

  • 气体传感器:钯对氢气等气体具有高度敏感性,因此常用于制造气体传感器。它可以检测微量的气体浓度变化,适用于环境监测、工业安全等领域。

  • 光电探测器:在某些光电探测器中,钯因其良好的光学反射率和导电性而被用作反射层或电极材料,有助于提高光提取效率和整体器件性能。

6. 热稳定性和机械强度

  • 高温处理稳定性:钯拥有较高的熔点(约1554°C),这使得它非常适合用于需要经历高温处理步骤的芯片制造过程中。无论是在退火还是其他热处理工艺中,钯基材料都能够保持其结构和性能不变。


  • 增强机械强度:钯的高强度和硬度使其成为增强微机电系统(MEMS)和其他微结构的理想选择,为这些组件提供了额外的支持和保护。

7. 催化活性

  • 氢化反应:钯是氢化反应中常用的催化剂,能够有效促进氢气与其他分子之间的反应。这一特性在某些化学工艺中非常重要,例如在有机合成或燃料电池技术中。


钯及其化合物之所以在芯片制造中占据重要地位,主要是因为它们提供的独特物理、化学和电学特性,这些特性使得采用钯基材料的器件能够满足高性能、高可靠性和小型化的要求。

未完待续

备注:以上数据图片部分引用于网络,如有影响请告知删除。



查看全文

点赞

QQ

作者最近更新

  • Fabless模式下导致中低端芯片同质化严重?
    QQ
    1天前
  • 松下(Panasonic)电子公司主要产品物料编码规则
    QQ
    2天前
  • 美国Vishay(威世)主要产品的物料编码规则
    QQ
    3天前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美国空军授出F-15EX战斗机第一生产批次合同

    2020-07-15

  • 柯林斯公司将为“暴风”战斗机开发下一代作动系统

    2020-07-27

  • 印度为AMCA战斗机项目建立公私合作伙伴关系

    2020-10-10

  • 波音与5家加拿大航空公司合作实施FFCP项目

    2020-10-29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QQ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