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发:大气环境监测卫星如何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西贝网 20220422

  • 激光雷达技术
  • 温室气体监测
  • 碳监测卫星
近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采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大气环境监测卫星。这颗卫星的入轨,也意味着我国将世界首颗具备二氧化碳激光探测能力的卫星“送上天”。


大气环境监测卫星。图片来源:中国气象局

据了解,大气环境监测卫星是《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中的科研卫星。卫星在轨应用后,将实现对生态环境、气象和农业等多领域定量遥感服务能力的跨越式提升,为我国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该卫星的工程应用系统副总师、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副主任张兴赢告诉人民网“强观察”栏目记者,这颗卫星最大的特点是搭载主动激光雷达载荷。相比于被动遥感,主动激光雷达不易受云层和气溶胶的影响,空间分辨率很高,不受白天黑夜影响,可以夜间观测,能够大幅提升全球碳监测和大气污染监测能力。

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张兴赢就在提案中建议,应统筹建立天地一体化、业务化和长期高精度的温室气体科学监测网络。如今,他终于亲眼见证这一刻。

“之前观摩卫星发射任务都是在现场,火箭腾空后很快就消失在视线里。这次我选择了在发射基地的指挥大厅。”从点火倒计时,到发射升空,紧盯着火箭整个飞行轨迹和参数的变化,张兴赢见证了这颗卫星发射的全过程。“看着这十年的努力终于跃然而上,绽放在浩瀚的宇宙和太空中时,感到无比欣慰。”

同时,张兴赢也感到了满满的压力。“卫星发射成功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卫星上天之后,卫星观测数据的获取、处理、应用再到产生效益,这些任务都是对地面应用系统科技人员的严峻考验。”他解释道,由于该颗卫星上的二氧化碳探测激光雷达是全球首发,国内外均无可借鉴的经验。无论是这些年激光雷达的高精度工业制造,还是接下来卫星数据的高精度处理技术,都是巨大挑战。

张兴赢告诉记者,前期团队已经做了大量的数据处理技术攻关储备,待卫星观测数据落地后,团队将进一步开展数据处理。“我们都希望尽快推动这颗卫星二氧化碳观测产品和数据投入应用,为国家‘双碳’目标提供更加精准的科技支撑。”

据了解,“十四五”期间,我国还将发射风云三号气象卫星08星和高精度温室气体综合探测卫星,与大气环境监测卫星组网观测,这也将织就一张更加精密的全球碳监测的天基观测网。“不仅造福中国,也将惠及全球,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更多更高精度的碳监测数据。”张兴赢说。

查看全文

点赞

西贝网

作者最近更新

  • 詹姆斯·韦伯望远镜将目光投向115亿年前 捕捉到令人惊叹的"彩虹结"
    西贝网
    2022-10-21
  • 物理学家对质子结构异常现象感到疑惑
    西贝网
    2022-10-21
  • 科学家发现世界上第一张已知星图:被藏在一座修道院里
    西贝网
    2022-10-24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科学家利用激光雷达技术揭示Lady K'awiil Ajaw的伟大之路的本质

    2020-02-27

  • 国内开发出新型大气激光雷达技术

    2020-05-08

  • 科研仪器如何解决非常时期的塑料难题?

    2020-05-18

  • 科学家安装大量气体传感器以实时监控温室气体

    2020-07-01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西贝网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