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设计中,如何挑选和匹配采样电阻

QQ 20250216

  • 电阻
  • 电流
  • 采样电阻

在电源或信号处理电路中,采样电阻(Shunt Resistor)的选型和匹配直接影响电流检测精度、系统效率和可靠性。以下是系统的选型方法和关键注意事项:

1. 明确设计要求

用途:电流检测、电压分压、功率测量等。

关键参数:

   电流范围(最大/最小电流)。

 检测电压范围(通常为几十mV到几百mV)。

  工作环境温度、散热条件。

  精度要求(例如±1%、±0.5%等)。


2. 关键参数选型

(1) 阻值选择

公式:根据最大检测电压 \( V_{\text{sense}} \) 和最大电流 \( I_{\text{max}} \) 确定:

  \[

  R = \frac{V_{\text{sense}}}{I_{\text{max}}}

  \]

  例如:检测电流10A,要求电压降≤50mV → 阻值 \( R = 50\text{mV}/10\text{A} = 5\text{mΩ} \)。

权衡:

  阻值小:降低功率损耗,但需高精度放大器检测小电压信号。

  阻值大:提高检测灵敏度,但功率损耗增加,发热可能影响精度。


(2) 额定功率

计算:按最大电流的功耗选择,留1.5~2倍余量:

  \[

  P_{\text{额定}} ≥ I_{\text{max}}^2 \cdot R \cdot 1.5

  \]

  - 例如:\( R = 5\text{mΩ} \), \( I_{\text{max}} = 10\text{A} \) → \( P = 10^2 \cdot 0.005 = 0.5\text{W} \),选1W电阻。

散热设计:高温环境需降额使用(如85℃时功率降额至标称值的50%)。


(3) 精度与温度系数(TCR)

精度:根据系统需求选择:

  普通应用:±1%~±5%。

 高精度(如电池管理、医疗设备):±0.1%~±0.5%。

温度系数(TCR):

  常规电阻:±50~±200 ppm/℃。

 低温漂电阻(如金属箔电阻):±5~±25 ppm/℃。

 设计建议:TCR需满足全温度范围内阻值变化不超过系统允许误差。


(4) 封装与尺寸

封装类型:

 贴片电阻(如2512、1206):适合小电流(<10A)。

 插件电阻(如TO-220、铝壳封装):适合大电流(>10A)。

散热能力:

  - 大功率电阻需配合散热片或PCB铜箔散热。

  - 例如:TO-220封装电阻的散热片可降低热阻至10℃/W以下。


(5) 材料和工艺

常用材料:

  锰铜合金:低TCR(±20 ppm/℃),高精度,成本较高。

  金属箔:超低TCR(±5 ppm/℃),用于精密仪器。

  厚膜/薄膜电阻:成本低,适合一般应用。

工艺要求:

  

四端开尔文连接(Kelvin Connection):消除引线电阻影响(高精度必需)。

  防硫化处理(工业/户外环境)。


3. 匹配与布局优化

(1) 降低寄生参数影响

走线设计:

  采样电阻两端电压检测走线尽量短且对称。

  避免电流路径与检测走线交叉(减少磁场干扰)。

Kelvin连接:

  使用独立电压检测引脚,与电流路径分离。


(2) 热管理

PCB散热:

  在电阻下方铺铜并增加过孔散热。

  例如:2512封装电阻下方铺2cm²铜箔可降低温升10~15℃。

-环境隔离:

 远离发热元件(如MOSFET、电感)。

4. 品牌与可靠性

推荐品牌:

  高精度:Vishay(WSBS、WSLT系列)、Isabellenhütte(ISA-PLAN系列)。

  常规应用:KOA(SPR/MPR系列)、Yageo(LR系列)、Bourns(CSS系列)。

认证要求:

 汽车级:AEC-Q200认证(如Vishay WSK系列)。

  工业级:防硫化、防潮认证(如IEC 60068)。


5. 实际设计注意事项

1. 灵敏度与噪声:

   小阻值电阻(<10mΩ)需配合高共模抑制比(CMRR)的差分放大器。

   例如:使用INA240(TI)或MAX4080(Maxim)等专用电流检测放大器。

2. 动态响应:

   - 高频应用需关注电阻的寄生电感(如2512封装电感约1~5nH)。

3. 冗余设计:

   大电流场景可并联多个电阻均流(需匹配阻值和TCR)。

4. 测试验证:

   实际测量电阻温升(红外热像仪)。

   校准系统:通过软件补偿电阻的温漂误差。


示例:电机驱动电流采样电阻选型

条件:最大电流20A,检测电压100mV,工作温度-40℃~125℃,精度±1%。

步骤:

  1. 阻值:\( R = 100\text{mV}/20\text{A} = 5\text{mΩ} \)。

  2. 功率:\( P = 20^2 \cdot 0.005 = 2\text{W} \),选5W电阻(余量2.5倍)。

  3. 材料:锰铜合金(TCR ±20 ppm/℃)。

  4. 封装:TO-220插件(带散热片)或四端子贴片(如Vishay WSLP2726)。

  5. 布局:Kelvin连接,检测走线长度<10mm,下方铺铜散热。


总结

核心公式:\( R = V_{\text{sense}} / I_{\text{max}} \),功率留1.5倍余量。

高精度关键:低温漂材料(锰铜/金属箔)+ 四端Kelvin连接。

散热设计:封装选型与PCB铺铜优化直接影响寿命和稳定性。


备注:以上数据来源于网络,如有影响请告知删除,谢谢!


通过合理选型和布局,采样电阻可在保证精度的同时,兼顾效率和可靠性。

查看全文

点赞

QQ

作者最近更新

  • 太阳诱电(TAIYO YUDEN)主要产品物料编码规则
    QQ
    23小时前
  • 日本村田制作所主要产品物料编码规则
    QQ
    1天前
  • 新能源汽车晶振配置全解析
    QQ
    2天前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3月份起电阻涨价80% ,国巨电子表示价格是由市场供需决定的

    2020-02-27

  • 国巨电子宣布:3月份起电阻涨价80%

    2020-02-28

  • 十大电子元器件及其相关基础知识

    2020-04-03

  • 湿度传感器:原理、技术与实用指南

    2024-12-07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QQ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