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穹电子如何突破国产万分级精度传感器的技术挑战

传感器~晨穹科技 20250223

  • MEMS传感器
  • 工业高精度压力传感器
  • 石英晶体传感器
国产高精度传感器芯体(尤其是万分级精度,通常指精度在0.01% FS或更高水平)在压力、温度、加速度等领域已取得显著进展,甚至可以说已经研发出可替代国外芯体的传感器(如:晨穹RPS01石英绝压压力芯体,精度可达到0.02%FS)。

    随着国家政策支持(如“中国制造2025”)和半导体工艺进步,国产高精度传感器芯体在工业、医疗、汽车电子等领域逐步替代进口品牌。国产高精度传感器芯体(尤其是万分级精度,通常指精度在0.01% FS或更高水平)在压力、温度、加速度等领域已取得显著进展,甚至可以说已经研发出可替代国外芯体的传感器(如:晨穹RPS01石英绝压压力芯体,精度可达到0.02%FS)。

    国产万分级精度传感器(精度达到0.01% FS或更高)在技术上面临多方面的挑战,这些挑战涉及材料科学、制造工艺、算法补偿、测试校准等核心环节。以下是主要技术难点及其分析:

一、材料与工艺层面的挑战

1. 核心敏感材料的稳定性

  问题:传感器芯体的敏感材料(如硅、陶瓷、石英、铂电阻等)需在温度、压力、湿度等环境变化下保持长期稳定。例如,MEMS压力传感器中的硅膜片需要极低的热膨胀系数(CTE)和抗蠕变能力。  

  难点:国产材料在纯度、均匀性、长期老化性能方面与进口材料(如德国贺利氏贵金属、日本信越硅片)存在差距,导致传感器输出的长期漂移(如年漂移率>0.005% FS)。而晨穹电子科技选用石英晶体作为敏感材料,基于石英qmems工艺,石英薄模及石英振梁的一体化加工,研发出体积小、精度高、温漂系数小等优点的压力传感器芯体。

石英晶体感知压力变化,温漂系数小,稳定性高,石英晶体本身决定的,它的弹性模量或者说杨氏模量比硅的小一半。所以,对于硅材料来说,石英材料本身存在一定的优势。

2. 微纳加工工艺精度不足  

  问题:万分级精度要求微米甚至纳米级加工一致性。例如,MEMS加速度计的悬臂梁结构需光刻精度达到亚微米级。  

短板:国产光刻机、刻蚀设备在分辨率、重复性方面落后于ASML、东京电子等国际厂商,导致器件良率和性能波动较大。晨穹引进先进设备,具备光刻能力,湿法腐蚀,干法刻蚀能力。

3. 封装应力与热匹配  

 问题:传感器封装过程中,不同材料(如硅与玻璃、金属引线)的热膨胀系数差异会导致残余应力,影响零点输出。  

  案例:压力传感器在-40°C~125°C范围内,封装应力可能引入0.02% FS的非线性误差,需通过激光焊接、低温共烧陶瓷(LTCC)等工艺优化。  

二、信号处理与补偿算法的复杂性

1. 温度漂移补偿

  挑战:传感器输出受温度影响显著。例如,压力传感器灵敏度温度系数(TCS)和零点温度系数(TCO)需补偿至±0.001% FS/°C以下。  

解决方案:需采用多温度点标定(如-40°C、25°C、85°C)并结合多项式拟合算法,但国产传感器标定设备(高低温箱、精密压力源)的控温精度和长期稳定性不足。  

2. 非线性校正

问题:传感器输出特性曲线存在非线性(如压阻式传感器的二次项误差),需通过数字补偿(如查表法、神经网络)实现全量程线性度<0.005% FS。  

 难点:国产芯片的ADC分辨率(通常18~24位)和噪声抑制能力不足,难以支持高精度实时校正。  

3. 多物理场耦合干扰  

  案例:加速度计易受振动、电磁干扰(EMI)影响,陀螺仪需抑制科里奥利力外的交叉轴耦合误差。  

 应对:需通过多传感器融合(如IMU中加速度计+陀螺仪+磁力计)和卡尔曼滤波算法,但国产芯片算力和算法优化水平有限。  

三、测试与校准体系的短板

1. 高精度标定设备依赖进口  

  现状:国产传感器厂商的标定设备(如福禄克压力控制器、横河温度校准仪)主要依赖进口,成本高昂且受供应链限制。  

  影响:导致出厂校准周期长、成本高,难以满足万分级精度的批量化生产需求。  

 晨穹电子科技率先搭建完成国内MEMS产线建设。建设千级专用净化厂房5300㎡,百级净化厂房460㎡,通过石英qmems工艺,先进的测试仪器设备,

定期计量,定期校准,在国内也是首家批量生产化生产石英谐振压力传感器芯体的企业。

2. 长期稳定性验证不足

 问题:万分级传感器需通过数千小时的老化试验验证长期漂移,但国产厂商缺乏完善的可靠性测试体系,部分数据仅停留在实验室阶段。  

四、供应链与产业生态的制约

关键元器件依赖进口

  案例:高精度ADC芯片(如ADI的AD7124)、低噪声运算放大器(如TI的OPA2188)仍需进口。

2. 跨学科协同不足

  问题:传感器设计涉及材料、电子、算法、封装等多学科,国内产学研协作机制尚不完善,导致技术成果转化效率低。  

五、国产突破方向与解决方案

1. 材料创新  

 进展:晨穹电子科技采用石英晶体衬底,提升高温稳定性。  

2. 智能化补偿技术

 趋势:引入AI算法(如深度学习)对传感器数据进行动态校正,降低对硬件工艺的依赖。  

3. 先进封装工艺  

 应用:晨穹采用晶圆级封装(WLP)和3D集成技术,减少引线键合带来的寄生效应。  

4. 政策与产业链支持  

  推动:国家“传感器产业振兴计划”推动建设MEMS中试平台、共享标定实验室,降低中小企业研发门槛。  

      总结:国产万分级精度传感器的技术挑战集中在材料稳定性、工艺精度、算法补偿、测试校准四大环节,突破需依赖材料科学、半导体制造、信号处理等领域的协同创新。尽管短期内与国际领先水平(如博世、霍尼韦尔)存在差距,但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驱动下,国产传感器已在工业自动化、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实现局部替代,未来有望通过“差异化创新+生态整合”缩小技术代差。

查看全文

点赞

传感器~晨穹科技

作者最近更新

  • 平流层超压气球监测的一片天:国产芯体
    传感器~晨穹科技
    2天前
  • 晨穹产品在平流层超压气球监测的应用
    传感器~晨穹科技
    2天前
  • 平流层之眼:晨穹石英谐振压力传感器如何定义超压气球监测新标杆
    传感器~晨穹科技
    06-23 14:20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传感器等高新技术用于国内智能安监应用中

    2018-12-03

  • 影响MEMS传感器精度的重要参数及提升精度的办法

    2019-03-28

  • 从MEMS专利数量分析我国MEMS传感器产业现状

    2019-03-28

  • 传感器企业需在工业互联网领域进行跨领域集成化合作

    2018-12-04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传感器~晨穹科技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