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位监测技术规范
一、监测内容与目的
1. 监测范围
- 基坑工程地下水位监测分为坑内水位监测和坑外水位监测
- 按含水层性质可分为浅层潜水监测和深层承压水监测
2. 监测目的
- 坑内监测:验证降水方案实施效果,包括降水速率、降水深度等参数
- 坑外监测:评估降水工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程度和范围,预防水土流失
二、水位监测井施工规范
1. 井管选型与加工
- 材质要求:采用DN50钢管或UPVC硬质塑料管
- 结构设计:
* 底部设置1m密封沉淀段(无孔段)
* 中部设置滤水段(梅花形布置φ6滤水孔,纵向间距50-100mm)
* 外部包裹土工布过滤层
* 顶部保留0.5m无孔段
2. 安装工艺
- 井管与孔壁间隙采用标准砂回填
- 不同含水层之间应做好止水隔离
- 井口应高出地面30cm并设置防护墩
三、水位测量技术要点
1. 测量方法
- 采用水位计测量管口至水面距离
- 通过水准测量确定管口绝对高程
- 计算获得水位绝对高程值
2. 初始值测定
- 安装后连续观测至水位稳定(连续3天变幅<2cm)
- 取稳定后3次测量平均值作为初始值
四、监测管理要求
1. 日常维护
- 建立井口保护装置(防护墩+防雨盖)
- 设置醒目标识标牌
- 定期检查井管完好性
2. 质量控制
- 新装水位管需进行抽水/注水试验验证灵敏度
- 承压水位监测井应确保止水效果(膨润土球封孔)
- 定期校核水准基点
3. 监测频率
- 降水期间:每日1次
- 异常情况:加密至每日2-3次
- 稳定期:每周1次
五、特殊要求
1. 承压水监测井
- 管径宜采用DN70
- 滤管段长度≥1m
- 必须做好层间止水
2. 数据管理
- 所有高程测量必须引测至同一水准基点
- 建立完整的监测档案(包括安装记录、初始值、日常数据等)
注:本技术规范适用于一般基坑工程地下水位监测,特殊工程应根据设计要求制定专项监测方案。
查看全文
作者最近更新
-
1 厘米级精度!WH311 让地下水位 “可视化”万和小万07-08 12:05
-
三个让你一看就会的地下水位测量方法万和小万06-17 15:14
-
创新自动化水位监测技术破解水源勘查难题,单井日涌水量精准测算万和小万06-11 15:54
评论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