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物联网(IoT)SoC芯片厂商与产品盘点(2025年5)

慧生活 20250523

  • 低功耗设计

主流物联网(IoT)SoC芯片厂商与产品盘点(2025年)

一、国际巨头:技术引领与生态垄断

  1. 高通(Qualcomm)
    • 核心产品:骁龙8 Elite、骁龙X平台
      • 采用台积电3nm制程,集成Oryon CPU、Hexagon NPU(AI性能提升45%)、Adreno GPU,支持端侧AI模型部署(如DeepSeek)。
      • 物联网业务收入增长36%,覆盖工业低功耗芯片、Meta Quest头显芯片及Windows笔记本芯片。
    • 应用场景:智能手机、AI PC、工业物联网、XR设备。
    • 技术优势:5G基带集成、端侧AI推理优化、多模态通信支持。
  2. 英特尔(Intel)
    • 核心产品:Core Ultra 200H/HX系列
      • 集成AI加速的英特尔矩阵引擎,CPU+GPU+NPU协同提供高达99 TOPS算力,游戏性能提升22%。
    • 应用场景:高性能轻薄本、移动游戏平台、边缘计算。
    • 技术优势:Xe架构显卡、AI优化架构、跨平台算力调度。

二、国内领军企业:全栈自研与场景深耕

  1. 恒玄科技
    • 核心产品:BES2800系列(6nm制程)
      • 集成自研NPU架构(算力提升30%,功耗降低25%),支持TWS耳机、智能手表、AI眼镜等多场景。
      • TWS耳机芯片全球市占率22%(安卓阵营第一),智能手表芯片进入华为、小米供应链。
    • 应用场景:智能音频、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
    • 技术优势:低功耗设计、多模态交互算法、端侧AI升级(如5nm工艺研发)。
  2. 瑞芯微
    • 核心产品:RK3588(8nm制程,6TOPS AI算力)
      • 支持0.5B-3B参数级端侧模型部署(如大语言模型翻译、总结),应用于智能音箱、车载芯片、工业控制。
    • 应用场景:AIoT多场景(智能家居、机器人、安防)。
    • 技术优势:自研NPU架构、低功耗设计、多模态AI算法。
  3. 全志科技
    • 核心产品:多元化智能终端处理器
      • 覆盖平板、机顶盒、扫地机器人、智能家电等领域,6nm芯片S905X5集成端侧AI算力,支持8K超高清解码。
    • 应用场景:消费电子、智能家居、车联网。
    • 技术优势:平台化布局、跨场景算力优化、AIoT生态整合。
  4. 乐鑫科技
    • 核心产品:Wi-Fi/蓝牙双模SoC(全球市占率超30%)
      • 支持多协议兼容(Wi-Fi 6、蓝牙5.4),应用于智能家居、智能穿戴设备。
    • 应用场景:物联网终端连接与处理。
    • 技术优势:低功耗设计、开源生态、AI模型适配(如AI陪伴玩具)。
  5. 星宸科技
    • 核心产品:AI视觉SoC芯片
      • 集成ISP视觉优化技术,支持AR/VR场景,应用于智能安防、车载影像。
    • 应用场景:视觉AIoT、边缘计算。
    • 技术优势:图像信号处理、AI视觉算法、高集成度设计。
  6. 富瀚微
    • 核心产品:FH8556高性能4K同轴高清芯片
      • 广泛应用于安防监控领域,支持AI ISP能力。
    • 应用场景:智能安防、视频监控。
    • 技术优势:视频编解码、低功耗设计、多场景适配。

三、垂直领域强者:细分市场突破

  1. 华为海思
    • 核心产品:鸿鹄TV系列(如鸿鹄T900)、A²MCU
      • 鸿鹄T900集成4T NPU AI计算,支持8K/2K画质;A²MCU基于RISC-V架构,聚焦家电节能与智能化。
    • 应用场景:智能电视、家电控制、安防监控。
    • 技术优势:全栈自研、媒体处理、嵌入式AI控制。
  2. 晶晨股份
    • 核心产品:S905X5系列6nm芯片
      • 集成端侧AI算力,支持本地同声翻译、跨语言字幕生成。
    • 应用场景:智能机顶盒、智能电视、汽车电子。
    • 技术优势:多媒体处理、AIoT连接、国际运营商认证。
  3. 中科蓝讯
    • 核心产品:讯龙三代BT895X平台
      • 支持豆包大模型AI功能,应用于AI高音质开放式耳机(如FIIL GS Links)。
    • 应用场景:无线音频、AI硬件。
    • 技术优势:高性价比、白牌市场渗透、AI模型适配。
  4. 炬芯科技
    • 核心产品:第一代AI音频芯片
      • 专注于蓝牙音箱、智能音频设备,支持低延迟高音质传输。
    • 应用场景:音频设备、语音交互。
    • 技术优势:音频处理、AI降噪、低功耗设计。

四、行业趋势与技术演进

  1. 端侧AI爆发:大模型向端侧迁移,SoC芯片集成NPU/AI加速器成为标配(如高通Hexagon NPU、瑞芯微NPU)。
  2. 制程升级:向5nm/3nm演进,提升能效比(如恒玄科技5nm工艺研发)。
  3. RISC-V架构崛起:开源架构降低开发成本,加速IoT与边缘计算普及(如海思A²MCU)。
  4. 场景化定制:针对特定领域优化(如车载芯片通过AEC-Q100认证,安防芯片优化视频编码算法)。

总结:物联网SoC芯片市场呈现国际巨头主导高端、国内企业垂直突破的格局。随着AI与5G的深度融合,端侧算力、低功耗设计、场景化定制将成为核心竞争点。

查看全文

点赞

慧生活

作者最近更新

  • 国产传感器大阅兵,中国传感器产业各领域实力怎样?
    慧生活
    7小时前
  • 从“产品优势”到“生态能力”,瑞之辰压力传感器技术实力护航
    慧生活
    5小时前
  • 明治传感闪耀AGIC深圳国际人工智能大会:以创新传感技术赋能AI未来
    慧生活
    1天前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解读无线传感器

    2020-03-20

  • 国外研发基于压缩感知的CMOS图像传感器 实现低功耗图像分类

    2020-04-13

  • 思特威推出两款新型CMOS图像传感器 针对物联网和安防应用

    2020-06-10

  • Microchip推出最小maXTouch触摸屏控制器

    2021-08-16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慧生活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