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力传感器于印刷行业卷筒纸印刷环节的关键作用
在印刷行业,卷筒纸印刷作为高效批量生产的核心工艺,其张力控制精度直接影响印刷套准精度、图文清晰度与成品率。随着印刷技术向高速化、多色化发展,传统人工调节张力的方式已难以满足精密印刷需求。张力传感器凭借精准测量纸张张力的能力,在卷筒纸印刷环节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成为保障印刷质量与生产效率的重要技术支撑。
张力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基于物理效应的精密转换,常见的应变片式张力传感器应用广泛。其核心结构包括弹性元件、应变片和信号处理电路。当卷筒纸张张力作用于弹性元件时,弹性元件产生微小形变,粘贴的应变片随形变改变电阻值,通过惠斯通电桥转化为电压信号,经放大、滤波等处理后,输出与张力成正比的电信号,实现张力的精确测量。不同类型的张力传感器在测量范围和精度上有所差异,但均致力于为印刷环节提供可靠的张力数据,其测量精度可达 ±0.5% FS,响应时间控制在毫秒级,能适应印刷机高速运转的工况。
从类型来看,张力传感器主要分为应变片型和微位移型。应变片型通过张力应变片和压缩应变片按特定电桥方式连接,外力作用下电阻值改变量与张力大小成正比;微位移型利用外力使板簧产生位移,通过差接变压器检测张力,因板簧位移量极小(约 ±200μm)而得名。外型结构上可分为轴台式、穿轴式、悬臂式等,以适配印刷机放卷、收卷等不同部位的安装需求。
在报纸卷筒印刷场景中,张力传感器的应用显著提升了印刷套准精度。报纸印刷速度高、版面多,纸张张力波动会导致多色套印偏差,出现图文重影或错位。张力传感器安装于印刷机的放卷与收卷装置,实时监测印刷过程中纸张的张力变化。当张力偏离预设范围(如新闻纸印刷张力通常控制在 15-25N,误差≤±1N),传感器将信号反馈至控制系统,自动调整放卷电机转速或收卷制动扭矩,确保纸张张力稳定。某印刷企业引入该技术后,报纸印刷的套准合格率从 82% 提升至 95%,版面图文清晰度显著改善,有效减少了因套印偏差导致的废品率。
包装卷筒印刷环节同样离不开张力传感器的精准控制。在彩色包装印刷中,多色油墨叠印对纸张张力稳定性要求更高,张力波动会导致色彩还原不准确或图案变形。张力传感器分布于印刷机的各印刷单元之间,实时监测纸张在印刷过程中的张力变化,当某一单元张力异常(如偏差超过 ±0.8N),系统自动调节对应张力辊的压力,确保纸张在多色印刷过程中张力均匀,使包装印刷的色彩一致性和图案精度得到有效保障。某包装印刷企业应用张力传感器后,彩色包装印刷的色差率下降 35%,产品外观品质显著提升,满足了高端包装市场的需求。
在标签卷筒印刷工序中,张力传感器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标签印刷幅面小、精度要求高,张力控制不当会导致标签模切位置偏移或材料浪费。张力传感器实时监测标签印刷过程中的动态张力,根据标签材质和印刷工艺自动调整张力参数,保证标签印刷和模切工序的张力稳定。某标签印刷企业采用该技术后,标签模切的位置精度提升至 ±0.2mm,材料浪费率降低约 40%,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从当前印刷行业卷筒纸印刷环节对张力传感器的应用现状来看,其具备测量精度高、响应速度快等优势,有效满足了不同印刷工艺对张力控制的需求。展望未来,随着印刷工业智能化发展,张力传感器将朝着更高集成度、智能化方向演进。一方面,传感器将与工业互联网、视觉检测技术深度融合,实现印刷张力数据与套准图像的实时同步分析,为印刷工艺优化提供全方位数据支持;另一方面,通过开发新型柔性敏感材料和自适应控制算法,进一步提高传感器对不同纸质、不同印刷速度的适应性,推动卷筒纸印刷向更智能、更精准的方向发展,在提升印刷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中持续发挥重要作用。
查看全文
作者最近更新
-
六维力传感器在 3C 消费电子制造工业机器人打磨中的技术应用鑫精诚-Charlie07-01 00:20
-
六维力传感器在锂电池制造极片叠片工序中的技术应用鑫精诚-Charlie07-01 00:20
-
鑫精诚六维力传感器在电子半导体制造工业机器人芯片封装中的应用鑫精诚-Charlie07-01 00:20
评论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