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时间# 倾听更多来自国际的“双碳”声音

机械设备之家 20220425

  • 碳中和
  • 绿色能源
  • ESG
本次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的主题为“疫情与世界:共促全球发展,构建共同未来”。

  #博鳌时间#这个热搜已经挂了四天了,本次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的主题为“疫情与世界:共促全球发展,构建共同未来”。一逛不要紧,环保在线居然发现了华点,快来跟随小编看看吧。
 

  4月20日,博鳌亚洲论坛发布了《可持续发展的亚洲与世界—绿色转型亚洲在行动》报告,显示亚洲的碳排放已超全球总量的 50%,并高度依赖煤炭这一传统能源。而截至目前,47个亚洲国家中已有25个做出了碳中和承诺,预期最早实现碳中和的是日本和韩国——2050年。
 

  报告同时建议,各国应加大政策激励,来促进“绿色技能”“绿色规划、战略和治理”“性别和社会包容”“绿色监管”“金融部门绿色化”以及“居民行为绿色化”。为此,报告提出了9大建议:
 

  建立绿色增长模式、制定更具雄心的 2030 国家自主贡献以及时间表和路线图、形成全面的绿色治理、逐步减少煤炭使用、扩大可再生能源规模和交通电气化、形成碳定价、发展绿色金融、加大气候融资和绿色技术转移、加入国际气候变化倡议和平台。
 

  除了这份报告,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关于“双碳”的声音也是不绝于耳。如中国能建党委书记、董事长表示,碳减排既少不了新能源,也离不开多种能源协同互补;天合光能董事长认为,太阳能将在未来能源结构中扮演主力角色;北京绿色交易所董事长、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等则对氢能十分看好。
 

  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中国金融学会会长称,“双碳”目标的提出在于激励企业在投资和决策时更多地面向绿色与可持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表示,实现减碳目标最好的办法是碳定价;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预估,我国实现碳中和的投资规模需要250万亿元人民币。
 

  实际上,博鳌亚洲论坛在日程上就表现出了对“双碳”的关注。4月20日设专题《建立绿色氢能的供需关系》、《能源融合发展,共建绿色世界》、《构建可持续发展的ESG》、《实现碳中和:政府在行动》,4月21日则设专题《南海可持续发展的新愿景与新路径》。
 

  可见,都是一些时下热门话题,不论是关于清洁能源的,还是关于ESG的,话题度都颇高。也进一步证明,我国在实现“双碳”目标进程中所进行的探索,或者支持的项目与国际是高度接轨的。
 

  而说起博鳌论坛,早在2010年就曾以低碳能源为主题彰显过其重要性。当时奥美公关“360数字影响力”亚太区总监就直言,在亚洲能够看到巨大的减排机会,同时也意味着巨大的挑战。
 

  中海油总经理在谈到我国对低碳未来的见解时表示,无论从中国政府角度还是从中国企业角度以及个人角度,我们很早就开始做出准备、做出措施。世界各国、全球社会应当从过去那种增长模式当中去转型到一种新型的经济增长体系当中。
 

  更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去年,首届碳中和博鳌大会在海南顺利召开了,并发布《中国企业碳中和社会责任研究报告》、碳金融行动工作方案等文件,探讨了以“碳中和-引领发展之大变局”为主题的各项内容。
 

  关注绿色未来,建设美丽中国,无论是在“博鳌时间”,还是在“冬奥时间”,或者在即将到来的“亚运时间”,我们都将持续关注。
 

  原标题:#博鳌时间# 倾听更多来自国际的“双碳”声音

查看全文

点赞

机械设备之家

作者最近更新

  • 《国家汽车芯片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印发 推动汽车产业实现转型升级
    机械设备之家
    2024-01-12
  • 《国家汽车芯片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印发 助力汽车芯片研发应用
    机械设备之家
    2024-01-11
  • 工信部:到2025年,制定30项以上汽车芯片重点标准
    机械设备之家
    2024-01-12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德国倍福2019年全年销售额达9.03亿欧元

    2020-04-27

  • 世界首个液态分子催化二代生物柴油技术研制成功

    2020-09-01

  • 英国将斥资1.6亿英镑提振海上风电产业

    2020-10-09

  • 到2060年我国风电年均新增装机容量至少达30亿千瓦

    2020-10-14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机械设备之家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