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打造全球温度传感器高地
在武汉城市圈的北部,一座名为孝感的城市正悄然崛起为传感器产业的核心区域。依托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政府产业政策的积极支持,孝感已建立起覆盖汽车、工业及智能传感系统的完整产业链,成为华中地区传感器产业的重要增长极。
2024年,孝感传感器产业的营收规模突破50亿元,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多功能传感器生产基地。
龙头企业领航,实现多品类跨越
孝感传感器产业的崛起,始于对汽车智能传感领域的精准聚焦。华工高理电子有限公司(华工科技旗下核心企业)自1988年成立以来,在温度传感器领域持续深耕,如今已占据全球70%的市场份额。这意味着,每10台配备温度传感功能的设备中,有7台使用的是华工高理的产品。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华工高理的PTC加热器占据国内市场60%的份额,产品广泛应用于比亚迪、特斯拉等国际车企的供应链,并出口至欧美、日韩及东南亚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如今,华工高理已从单一的温度传感企业,升级为多领域的传感器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自主研发的压力传感器、光雨量多合一传感器、温湿一体化传感器、空气质量集成传感器,以及第四代冷媒泄漏监测气体传感器,共同构成了一套完整的产品矩阵,广泛应用于智能汽车、智能家居和工业控制等场景。
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多元技术路径构建产业生态
在龙头企业带动下,孝感的传感器产业呈现出多元发展的生态格局。开特电子云梦有限公司(开特电子子公司)深耕热敏电阻与温度传感器领域,其产品不仅服务于大众、东风、比亚迪等国内外汽车品牌,还远销法国、墨西哥、伊朗等地,成为细分市场的领先者。
华中长江光电则在激光传感领域加速发展,其激光雷达产品已成为自动驾驶汽车的“智慧之眼”和高精度地图构建的关键设备。公司还在激光通信与红外成像等领域推出系列产品,广泛应用于智能交通与安防监控。
三江红峰的光纤陀螺仪,凭借其对物体角速度的高精度测量能力,已广泛应用于卫星发射、姿态控制和测绘摄影等高端领域,成为国家重大工程的“感知神经”。
值得一提的是,元臻微电在xMR磁传感材料领域取得突破,成为全球唯一专注于该技术的专业企业。其落户孝感高新区的首条xMR生产线预计将于2024年7月投入量产。xMR技术是国家明确列为重点突破的“卡脖子”技术之一,其在工业自动化、智能驾驶、医疗成像和量子计算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战略规划:构建“中国知谷”五链五圈格局
孝感市委副书记、市长吴庆华在2024年7月的一次专题会议上强调,“打造‘中国知谷’是实现工业智能化的重要战略路径。”
根据规划,孝感正集中力量建设温度传感器、磁传感器、光纤传感器、激光雷达和压力传感器五大产业链,同时推动构建“传感器+智能制造”“传感器+汽车”“传感器+低空经济”“传感器+智能机器人”“传感器+智能终端”五大产业集群。
这种“产业链+产业集群”的双轮驱动模式,旨在将传感器产业打造为具有高度根植性和稳定性的主导产业。通过加强上下游协同创新,孝感正在推动传感器从单一零部件供应向系统级解决方案升级,使其深度融入全球智能产业体系。
从武汉城市圈的区位优势,到持续优化的产业政策,孝感传感器产业的崛起并非偶然。在这一过程中,既有像华工高理这样深耕多年的企业,也有如元臻微电般勇于探索前沿技术的创新者。在“中国知谷”战略蓝图的指引下,孝感正以传感器为笔,在华中大地上描绘出智能感知产业的新篇章。
查看全文
评论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