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井下自动隔爆装置的工作原理
煤矿井下自动隔爆装置采用锚杆固定的方式固定在巷道顶板上,当井下发生危险形成空气冲击波和火焰,这个阶段冲击波的传播速度远远大于火焰的传播速度。当冲击波达到冲击波接收板,机械脉冲通过推杆传到锁紧装置并且15ms内引发灭火粉喷发。只用120ms的时间在巷道中形成了浓度为110g/m?、长度大于30m的灭火粉雾状区域。并无盲区布满整个保护区域,此雾状区域阻碍并扑灭火焰锋面,能迅速在巷道中的传播过程停止。

核心工作原理
- 冲击波触发机制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传播速度约2000m/s)先于火焰(100-300m/s)到达双向冲击波接收器,通过机械推杆联动触发装置,在≤15毫秒内启动喷射系统。
- 灭火介质释放高压气腔瞬间释放超细干粉灭火剂(如ABC类干粉),形成浓度≥110g/m³的雾状覆盖层,悬浮时间>1000毫秒,完全覆盖巷道断面并阻断火焰传播。
- 抑爆机理干粉通过物理隔绝(形成雾墙)与化学抑制(中断燃烧链式反应)双重作用淬熄火焰。
⚙️ 二、核心结构与技术参数
具体来说,其工作原理可分为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1. 爆炸信号的探测与识别
装置首先需要精准捕捉爆炸发生的早期信号,主要依赖两类传感器:
火焰传感器:通过检测爆炸产生的紫外线、红外线或可见光,识别火焰特征(如光强、频谱)。
压力传感器:感知爆炸前的冲击波超压(通常爆炸先产生压力波,后出现火焰),通过压力突变判断爆炸发生。
传感器会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通过算法分析信号的强度、持续时间等特征,排除爆破作业、机械冲击等干扰信号,确认是否为真实爆炸。
总结
井下自动隔爆装置的核心逻辑是 **“早期探测 - 快速响应 - 介质释放 - 火焰抑制”** 的闭环过程,通过主动干预爆炸传播链条,将事故控制在初始阶段,避免其扩大蔓延。这类装置通常与井下的瓦斯监测系统联动,在高风险区域(如掘进工作面、回风巷)多点布置,形成立体防护网络。
查看全文
18979937381
18979937381
作者最近更新
-
化工厂除尘器监控系统全面解析18979937381
09-18 11:21
-
无焰泄爆口的基本原理是什么18979937381
09-09 14:22
-
无焰泄爆器大概需要多少费用18979937381
09-09 14:21



评论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