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造如何利用非接触技术实现微米级内径多参数快速检测,提升生产线质量效率?【内孔测量, 自动化质检】

18145802139 20250819

  • 光电传感器
  • 仪器仪表
  • 工业控制

1. 汽车制造中内径部件的结构与精度要求

想象一下,汽车的核心部件,比如发动机的缸套、变速箱的阀体孔、转向系统中的油缸或复杂的管路,它们就像人体内的重要血管和腔室。活塞要在缸套里高速往复运动,阀芯要在阀体孔里精确滑动,油液要在管道中顺畅流动。这些运动和流体的传递都依赖于内径的尺寸精度、形状精度以及表面质量。

  • 基本结构与挑战: 汽车零部件的内径结构多样,从简单的直通圆柱孔到复杂的锥形孔、异形孔、带有螺纹或倒角的腔体。一些内径可能很小,或者深度很长,这给传统测量方法带来了挑战。
  • 技术要求:

因此,汽车制造对内径检测的需求是:不仅仅是测个“直径”那么简单,而是要全面、快速、高精度地掌握内径的“全貌”。

2. 内径尺寸检测相关技术标准简介

为了确保汽车零部件的互换性和性能一致性,行业内对内径的各种参数都有严格的定义和评价方法。这些参数涵盖了从宏观尺寸到微观形貌的多个层面。

  • 内径尺寸: 最基本的参数,指被测孔的平均直径。通常通过测量多个方向的弦长或半径来计算。
  • 圆度: 衡量内径截面偏离理想圆形的程度。比如,一个圆孔可能看起来像椭圆或多边形。评价时通常是在一个或多个截面上,通过最小二乘圆、最小外接圆、最大内切圆或最小区域圆等方法,计算实际轮廓与理想圆之间的最大径向偏差。
  • 圆柱度: 衡量一个孔或轴偏离理想圆柱形的程度。这不仅考虑了各个截面的圆度,还考虑了不同截面之间直径的一致性和轴线的直线度。评价时通常通过拟合一个最佳圆柱体,然后计算实际表面与该圆柱体之间的最大径向距离。
  • 锥度: 描述内径沿轴向直径变化的大小。在一些需要精确配合或定位的零件中(如阀座),锥度是关键参数。评价方法是测量不同轴向位置的内径,并计算其变化率。
  • 直线度: 描述内径中心轴线偏离理想直线的程度。对于长孔或导向孔来说,轴线的直线度直接影响其功能。评价时通常是拟合一条最佳直线,并计算实际轴线与该最佳直线之间的最大距离。
  • 同心度: 衡量两个或多个圆柱面或孔的中心轴线相互对齐的程度。在轴承座孔、齿轮箱内部孔等组件中,同心度至关重要,它影响部件的装配、运转平稳性和寿命。评价时通过建立基准轴线,然后测量待测孔轴线与基准轴线之间的最大径向距离。
  • 表面缺陷三维轮廓: 不仅是尺寸和形状,内径表面的划痕、凹坑、磨损、毛刺等异常特征也需要识别和测量。这通常需要高分辨率的表面扫描,并构建出缺陷的3D模型进行分析。

3. 实时监测/检测技术方法

传统内径测量方法,如塞规、内径千分尺、三点式内径表等,操作耗时、依赖人工经验,且容易对工件表面造成划痕。在汽车制造的快节奏生产线上,这些方法往往难以满足需求。这就是非接触式激光内径测量系统脱颖而出的原因。

3.1 市面上主流技术方案

为了满足汽车制造对内径尺寸快速、高精度检测的需求,目前市场上存在多种先进的测量技术。

3.1.1 激光三角测量与扫描技术

激光三角测量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的非接触式位移测量技术。它的核心原理是利用几何光学中的三角关系来计算被测物体表面的距离。

工作原理:
想象一个简单的场景:一个激光发射器(比如一个小的激光笔)向物体表面发射一束光。当这束光照射到物体表面时,会形成一个光点。一个高分辨率的相机或光电探测器(比如CMOS或CCD传感器)被放置在与激光发射器有一段已知距离L并呈特定角度的位置。当物体表面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时,光点在相机探测器上的成像位置也会随之移动。

通过精确测量光点在探测器上的位置,结合已知的激光发射器、相机镜头和探测器之间的几何参数(如距离L、角度alpha),就可以通过简单的三角函数关系计算出物体表面到传感器的精确距离。

物理基础与公式:
在一个典型的激光三角测量系统中,我们可以将激光发射器、物体表面的光点以及相机镜头看作一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
假设:
*   L 是激光发射器中心与相机镜头中心之间的基线距离。
*   alpha 是激光束相对于基线的入射角度。
*   beta 是从物体表面反射的光线被相机探测器接收时的出射角度。
*   D 是从传感器基线(通常是相机镜头中心)到物体表面被测点之间的垂直距离。

根据三角函数关系,距离D可以表示为:
D = L * sin(alpha) / sin(alpha + beta)
通过测量探测器上光点位置的变化,可以推导出角度beta的变化,进而精确计算出距离D。

在内径测量系统中,通常有两种实现方式:
*   多传感器集成: 多个激光位移传感器(每个都基于三角测量原理)以阵列形式,均匀分布在一个圆周上,同时向内壁发射激光,测量多个点到探头中心的距离。通过这些点的坐标,软件就能即时计算出内径、圆度等参数。
*   旋转激光扫描: 一个激光位移传感器在探头内部高速旋转,同时向内壁发射激光并接收反射光。传感器在旋转的同时,可能会沿轴向移动,从而对整个内壁表面进行密集扫描,形成高精度的3D点云数据。通过这些点云数据,可以精确重建内壁的几何形状和轮廓。

核心性能参数的典型范围:
*   精度: 激光测量精度一般为±2µm至±10µm,某些高端系统可以达到更高的精度。
*   分辨率: 垂直分辨率可达亚微米级,扫描密度可达每周数千甚至上万点。
*   测量速度: 极快,例如几秒内即可完成大量点数据的采集,达到每秒数万甚至数十万点。
*   测量范围: 从几毫米到数米不等,取决于探头设计。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   优点:
   *   非接触式: 对被测工件无任何物理损伤,非常适合精密部件和易损表面。
   *   测量速度快: 激光扫描和数据采集速度极高,能满足生产线上的快速检测需求。
   *   数据量大: 可以获取密集的3D点云数据,全面反映内壁的几何信息,包括直径、圆度、圆柱度、锥度以及表面缺陷。
   *   适用性广: 可用于测量各种形状的内径,包括圆形、锥形、异形孔等,甚至可以检测深孔。
   *   自动化程度高: 易于集成到自动化生产线中,实现无人值守的在线检测。
*   缺点:
   *   受表面特性影响: 被测物体表面的光泽度、颜色、粗糙度可能会影响激光的反射效果,从而影响测量精度。例如,高反光或吸光表面可能需要特殊处理或选择特定波长的激光。
   *   校准复杂性: 系统需要精密校准以确保测量准确性,特别是多传感器系统或旋转扫描系统。
   *   成本考量: 相较于传统接触式量具,初期投资成本较高。

3.1.2 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 (CT) 技术

X射线CT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无损检测方法,它通过X射线穿透物体并重建其内部三维结构。

工作原理: CT系统向待测工件发射X射线,探测器从不同角度捕捉穿透工件后的X射线图像。这些二维投影图像包含了工件内部结构的密度信息。通过复杂的数学重建算法(如滤波反投影算法),将这些多角度的2D图像合成为高精度的3D体素数据或点云,从而实现对内径完整内部几何形状的无损测量和轮廓提取,甚至能发现内部气孔、裂纹等缺陷。

核心性能参数的典型范围:
*   最大扫描尺寸: 直径和高度可达数百毫米(例如,直径300毫米,高度300毫米)。
*   体素尺寸/分辨率: 最低可达微米级。
*   测量精度: 整体精度较高,可达微米级别。
*   管电压: 通常为200kV至450kV,用于穿透不同密度的材料。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   优点: 能够无损、全面地获取内径的复杂内部结构和轮廓,包括传统方法难以触及的特征(如内部缺陷、毛刺)。特别适用于复杂内径的批量检测和质量分析,尤其对于铸件、增材制造零件的内部缺陷检测是无与伦比的。
*   缺点: 设备非常昂贵,扫描时间相对较长(分钟级别),需要专业的射线防护措施和操作人员。不适合高速在线检测。

3.1.3 接触式三坐标测量机 (CMM) 技术

接触式三坐标测量机是高精度尺寸测量的行业基石,通过物理接触来获取数据。

工作原理: CMM系统拥有高刚性的机械结构和高精度线性编码器,其测头(通常带有高精度测针)通过物理接触待测工件表面,并在工件表面连续移动或点触。测头内部的高精度传感器(如电感式或压电式)实时测量并记录触针在X、Y、Z方向上的微小位移。这些位移数据转换为高精度的三维坐标点。通过对内径轮廓进行密集扫描或多点采样,可以生成精确的点云数据,进而分析内径的各项几何参数。

核心性能参数的典型范围:
*   测量范围: 从小型部件到大型工件,测量范围可达数米。
*   最大允许误差 (MPE_E): 可低至亚微米级别,例如(0.7 + L/600) µm。
*   测量速度: 点测较慢,扫描模式下可达数十至上百毫米/秒。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   优点: 在超高精度尺寸测量领域具有卓越的性能和稳定性,被认为是尺寸测量的“金标准”。可获取高密度数据,确保测量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   缺点: 接触式测量可能对工件表面造成划痕或压痕,特别是对于软质或精密加工表面。测量速度相对较慢,不适合生产线上的大批量快速检测。设备体积大,操作复杂,需要经验丰富的操作员。

3.1.4 光学轮廓测量技术 (共焦/干涉)

光学轮廓测量技术主要通过光波的特性来获取物体表面的三维形貌信息。

工作原理:
这类技术集成了多种光学原理,如共焦显微镜、白光干涉仪(WLI)和相移干涉仪(PSI)。
*   共焦技术: 通过在照明和检测光路中设置针孔,只有焦点处的表面信息才能被检测器接收。这种“空间滤波”能力使其能够抑制离焦光,从而实现高横向和垂直分辨率的3D测量。
*   干涉技术(WLI/PSI): 利用光波的干涉原理。当来自工件表面和参考表面的光波相遇时,会形成干涉条纹。通过分析这些条纹的相位或强度变化,可以精确计算出表面形貌的微小高度差,垂直分辨率可达纳米级。

核心性能参数的典型范围:
*   垂直分辨率: 可达亚纳米级(例如,0.01 nm)。
*   Z轴测量范围: 从几微米到数十毫米,取决于物镜。
*   XY测量范围: 通常较小,适用于微观特征或小区域扫描。
*   测量速度: 几秒内完成小区域的3D扫描。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   优点: 在微纳米级表面形貌和精细几何测量方面具有极高的精度和分辨率,特别适合分析内径的微观结构、表面粗糙度、微小缺陷如毛刺、磨损等。非接触式测量,无损工件。
*   缺点: 测量范围通常较小,不适合大尺寸内径的整体测量。测量速度虽然快,但仅限于小区域。对表面光洁度、倾斜角度等有一定要求。

3.2 市场主流品牌/产品对比

这里我们将对比几家在精密测量领域具有代表性的国际品牌,涵盖不同的测量技术,以便更好地理解各自的优势和适用场景。

  • 德国蔡司: 德国蔡司在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CT)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其产品如METROTOM系列,利用X射线穿透待测工件,通过多角度的2D图像重建出高精度的3D体素数据。这种技术的独特优势在于能够无损地获取内径甚至整个零件的复杂内部结构和轮廓,包括传统方法难以触及的内部缺陷(如气孔、夹杂物)和毛刺。对于汽车行业中那些结构复杂、内部铸造或增材制造的零部件,CT技术能提供最全面的质量评估。然而,其设备成本通常非常高昂,扫描时间相对较长,并且需要专业的射线防护措施。
  • 英国真尚有: 英国真尚有专注于激光内径测量系统,其ZID100系列采用非接触式的激光三角测量与扫描技术,专门为非接触式测量管道内径而设计,能精准、快速、无损伤检测管道内部几何数据。该系统通过集成多个激光位移传感器或旋转激光传感器对管道内径进行扫描,可检测管道的内径、圆度、圆柱度、平行度、锥度、直线度、锥角、同心度、表面缺陷三维轮廓等多种参数,甚至能生成内表面的3D模型并检测表面缺陷。该系统最高可定制±2um的精度,在3秒内可测量多达32,000个表面点数据,最小可测内径为5mm,并支持客户定制化,根据具体需求进行系统配置和功能扩展。例如,可选配自走式或拉机式平移模块,便于测量模块在管道内移动测量,可测长达1000米的深管。
  • 日本基恩士: 日本基恩士以其高速、易用的光学测量设备闻名,如VR-6000系列三维轮廓测量显微镜。该产品采用区域扫描式光学测量原理,结合线激光共焦和点激光共焦技术,能够快速(最快1秒内)构建出测量区域的高精度三维点云数据。其在Z轴测量精度上表现卓越,可达±1μm,重复性σz为0.05μm。日本基恩士的优势在于其测量速度极快、操作简便,特别适合在线或近线对汽车零部件的局部区域(如内螺纹、小孔的边缘和表面轮廓)进行快速、非接触式的批量检测,避免对工件造成损伤。然而,其测量范围相对有限,不适合大型或深孔的整体内径测量。
  • 瑞士泰思度: 瑞士泰思度是精密三坐标测量机(CMM)领域的领导者,其LEITZ PMM CMM系列以超高精度和稳定性著称。这些设备通常配备LSP-X5等高精度扫描测头,通过物理接触工件表面进行连续扫描,能够获取极高密度的三维坐标点。其最大允许误差(MPE_E)可低至(0.7 + L/600) µm,代表了接触式测量的最高水平。瑞士泰思度CMM的优势在于其无与伦比的测量精度和对复杂几何形状的全面测量能力,是航空航天、汽车等对尺寸精度要求极高的领域进行终极质量验证的理想选择。但其测量速度较慢,属于离线检测设备,且需要操作员的专业技能。

3.3 选择设备/传感器时需要重点关注的技术指标及选型建议

选择合适的内径测量系统,需要综合考量多个技术指标,并结合实际应用场景做出决策。

  1. 精度: 这是衡量测量结果与真实值接近程度的关键指标。 实际意义: 精度直接决定了产品质量控制的严格程度。如果精度不足,即使产品实际尺寸不合格,测量结果也可能显示合格,导致不良品流入市场,造成性能问题或安全隐患。 选型建议: 对于发动机缸套、变速箱阀体孔等对配合间隙和运动平稳性要求极高的核心部件,应优先选择微米级甚至亚微米级精度的激光测量系统或CT系统。对于一般管路或公差较大的部件,可适当放宽精度要求。
  2. 分辨率: 指传感器能识别的最小尺寸变化或能采集到的最小点间距。 实际意义: 高分辨率意味着能捕捉到更精细的表面细节和更微小的尺寸变化,如细微的划痕、毛刺或极小的形状偏差。 选型建议: 如果需要检测内壁的微观缺陷、表面粗糙度或精细的轮廓特征(如螺纹牙型),则需要高分辨率的激光扫描系统或光学轮廓仪。对于仅需测量平均直径的应用,分辨率要求可相对较低。
  3. 测量速度: 指系统完成一次测量所需的时间。 实际意义: 测量速度直接影响生产线的节拍和效率。在汽车大批量生产中,快速检测能力至关重要,能避免生产瓶颈。 选型建议: 对于在线全检或抽检频率高的应用,应首选激光测量、光学轮廓仪这类高速非接触式系统。接触式CMM和CT系统则更适合研发、首件检测或小批量抽检。
  4. 非接触性: 指测量过程是否与被测工件发生物理接触。 实际意义: 非接触测量避免了对工件表面的任何损伤,特别适用于精密加工面、软质材料或已完成最终表面处理的部件。 选型建议: 汽车核心部件通常要求非接触测量,以保护其表面完整性。激光、CT和光学轮廓测量都是非接触的优秀选择。
  5. 测量范围: 指系统能够测量的最小和最大内径尺寸。 实际意义: 决定了设备的应用普适性。一个测量范围广的系统可以适应多种零部件的检测需求。 选型建议: 根据汽车零部件的内径尺寸谱系进行选择。对于极小或极深的孔,需要特殊设计的探头和移动机构。例如,英国真尚有的激光内径测量系统在这方面通常具有较好的灵活性。
  6. 多功能性: 指系统能够同时检测的参数种类(如直径、圆度、圆柱度、锥度、表面缺陷等)。 实际意义: 一个多功能的系统可以一次性完成多项质量评估,减少检测工序和设备投入。 选型建议: 如果需要全面评估内径的几何参数和表面质量,激光扫描系统或CT系统是更好的选择。如果只需要单一参数检测,可选择专用设备。

选型建议总结:
*   对于汽车制造产线上大批量、高节拍的内径尺寸和形状检测: 优先选择激光内径测量系统。它们兼顾高精度、高速度、非接触和多功能性,能有效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控制水平。
*   对于研发阶段、失效分析或对内部结构缺陷的终极检测: X射线CT系统是不可替代的。
*   对于超高精度、但对速度要求不高的尺寸基准验证: 接触式CMM依然是优选。
*   对于微观表面形貌和缺陷的精细分析: 光学轮廓仪具有独特优势。

3.4 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相应解决建议

即使是先进的激光内径测量系统,在实际应用中也可能遇到一些挑战。

  1. 问题:被测物体表面特性(如光泽度、颜色、粗糙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原因: 激光测量依赖于光线在物体表面的反射。高光泽表面(如抛光件)可能导致激光反射过于集中或产生镜面反射,使传感器接收不到有效信号;吸光表面(如深色或哑光表面)则可能吸收大部分激光,导致信号弱;粗糙表面则可能散射激光,产生“噪声”。 影响: 测量数据不稳定,精度下降,甚至无法完成测量。 解决建议: 选择具有更强表面适应性的激光传感器,例如采用不同波长、不同角度的激光源。 对于极高光泽的表面,可考虑在不影响功能的前提下,进行临时性的表面处理(如喷涂一层极薄的哑光剂,后续可清洗去除),但这会增加工序。 优化传感器参数,如调整激光功率、曝光时间、增益等,以适应不同表面。
  2. 问题:测量环境的不稳定性(如温度、震动、粉尘)。 原因: 温度变化可能引起工件或测量设备的热胀冷缩,导致尺寸偏差;生产线上的震动会影响测量的稳定性,引入误差;粉尘或油雾可能附着在传感器光学元件上,影响光路,或落在工件表面影响测量精度。 影响: 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和准确性下降。 解决建议: 温度: 在恒温环境中进行测量,或使用具有温度补偿功能的测量系统。 震动: 将测量系统安装在防震平台上,或选择具有良好抗震设计的设备。 粉尘/油雾: 保持测量区域清洁,配备空气过滤系统或防尘罩。定期清洁传感器光学窗口。
  3. 问题:校准和长期稳定性维护。 原因: 任何精密测量设备都需要定期校准,以确保其测量结果的准确性。长期使用、环境变化或轻微碰撞都可能导致系统偏离校准状态。 影响: 测量结果累积误差,丧失可靠性。 解决建议: 建立严格的校准周期和流程,使用标准校准环或标准件进行定期校准。 培训操作人员掌握正确的校准方法。 选择具有自诊断和易于校准功能的测量系统。 对关键部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如光学元件的清洁、机械传动部件的润滑等。
  4. 问题:海量数据处理与分析的复杂性。 原因: 激光扫描系统通常会生成海量的3D点云数据,如何高效、准确地从这些数据中提取所需的几何参数和缺陷信息,对软件算法和计算能力提出了高要求。 影响: 数据处理耗时,分析结果可能不直观,难以快速做出生产决策。 解决建议: 选择配备强大专用PC软件的系统,该软件应具备高效的点云处理、参数计算、3D模型可视化和缺陷自动识别功能。 考虑软件的用户友好性,提供直观的界面和报告生成功能。 利用数据分析工具进行趋势监控、过程控制,甚至与生产管理系统(MES)集成,实现数据自动化流转和决策支持。

4. 应用案例分享

激光内径测量系统在汽车制造行业拥有广泛的应用,助力提升质量和效率:

  • 发动机缸套检测: 对发动机缸套的内径、圆度、圆柱度、表面粗糙度进行高精度检测,确保活塞在其中顺畅运动、高效密封,从而提升发动机的性能、燃油效率和使用寿命。
  • 变速箱阀体孔检测: 变速箱阀体中的油路孔径和形状精度直接影响换挡的平顺性和变速箱的响应速度。激光系统能快速检测其直径、圆度、直线度和关键表面的缺陷,确保阀芯的精准配合。
  • 液压/气动系统管道检测: 汽车中的制动管路、燃油管路、空调管路等,其内径的均匀性、圆度及内部是否存在毛刺或异物,对流体传输效率和系统安全性至关重要。对于此类应用,英国真尚有的激光内径测量系统可选配管道直线度测量模块,实现对管道内部状况的全面评估。
  • 涡轮增压器叶轮孔检测: 涡轮增压器内部的精密孔径需要极高的尺寸和形位精度,以确保高速旋转的叶轮平稳运行。激光系统可以无损地检测这些复杂孔的内径、同心度和表面质量。


参考资料:
*   VDI/VDE 2630-1.3标准
*   ISO 10360-2标准
*   ISO 25178标准
*   ISO 4287标准
*   ASME B46.1标准

查看全文

点赞

18145802139

突破研发难题,就找英国真尚有_高精密传感器

作者最近更新

  • 研磨加工精密内径如何实现微米级(0.01mm)非接触测量与在线质控?【尺寸圆度检测】
    18145802139
    08-20 12:23
  • 如何选择非接触式微米级测量技术,实现精密喷嘴的内径和磨损检测?【工业质量管理】
    18145802139
    08-20 12:23
  • CNC机床内径±0.01mm公差如何选择高效精密测量技术进行在线检测?【质量控制 几何公差】
    18145802139
    08-20 12:22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智能物流行业对传感器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18-12-07

  • 矿业巨头扩大自动驾驶卡车车队:为卡车安装自主牵引系统

    2018-12-07

  • 联发科推出首款智能健康芯片:可让手机给用户画出心电图

    2018-12-07

  • 美国探索用苹果智能手表传感器研究心脏病

    2018-12-07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18145802139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