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独角兽折价出售:兴感半导体股权转让背后的故事
近日,一家被业内寄予厚望的芯片企业——兴感半导体,以2.95亿元的价格被上市公司必易微收购。这一交易金额相比2021年的估值已缩水近四成,引发行业广泛关注。
8月26日晚,必易微发布官方公告,确认将全资收购兴感半导体。作为一家成立于2014年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必易微深耕电源管理芯片领域,当前市值约为33亿元。
兴感半导体则专注于电流传感器芯片的研发与制造。其主要产品涵盖电流隔离器及配套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光伏逆变器与工业控制领域。公司成立于2019年,研发总部位于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
创始人钟小军毕业于复旦大学微电子专业,带领团队长期深耕高精度电流传感技术。其客户名单中不乏伟创、中车、SMA等知名企业。然而,尽管拥有优质客户资源,公司的发展却未能如预期般顺利。
在2021年,兴感半导体曾获得4.69亿元估值。彼时,其单轮融资额度就达到2亿元。然而,此次股权转让的2.95亿元,意味着估值缩水至六折,这对于早期投资人而言无疑是一次重大折损。
据铅笔道数据显示,兴感半导体累计完成六轮融资,总金额超过2.5亿元。然而,在经历多年投入后,投资方不仅难以获利,甚至可能面临亏损。公告显示,公司至今尚未实现盈利。
财务数据显示,2024年兴感半导体营收为4670.08万元,净利润为-1286.45万元;2025年1月至5月,营收降至1863.73万元,净利润为-416.02万元。其研发投入同样显著,2023年至2025年5月累计研发费用达4225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兴感半导体自2023年1月完成B+轮融资后,已连续两年未有新的融资入账。资金链的紧张显然成为其出售的重要原因。
作为一家聚焦于电流传感器芯片的企业,兴感半导体所处的市场竞争异常激烈。Yole Group发布的《2024 Magnetic Sensor Report》显示,Allegro以23%的全球市场份额位居第一,服务对象覆盖超过50家汽车制造商。
在国际市场,Asahi Kasei Microdevices、Melexis、TDK Micronas及LEM Holding等企业合计占据52%的市场份额。而在国内市场,纳芯微、矽力杰等企业也正在加速布局,未来或将形成更加激烈的竞争格局。
尽管兴感半导体尝试通过封装与检测技术的创新寻找差异化路径,但研发周期长、资金需求大,最终未能在有限资源下实现市场突破。2024年其芯片出货量约为200万颗,相较Allegro超过1亿颗的年出货量,仍存在明显差距。
当前,电流传感器芯片行业正处于关键转型期。新能源汽车与工业自动化成为未来几年的核心增长点。据预测,2025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将突破1500万辆,单车电流传感器IC搭载数量有望从燃油车的3-5颗增至8-12颗。
在新能源车中,电机控制与电池管理系统对电流测量的精度与稳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工业机器人领域的快速发展,也进一步推动了微型化电流传感器的市场需求。中国报告大厅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电流传感器市场规模已达34.58亿美元,预计2030年将突破66亿美元。
综上所述,兴感半导体的出售既是企业应对资金压力的现实选择,也反映出硬科技创业公司在激烈市场环境中的生存挑战。未来,随着新能源与自动化技术的持续演进,电流传感器芯片仍将承载更多创新潜力。
查看全文
作者最近更新
-
这家通信芯片供应商斩获亿元融资,其车载以太网交换芯片填补国产空白IT老友记08-22 10:19
-
打破垄断!国产汽车传感器龙头2025上半年营收飙升至76.29亿IT老友记08-19 13:02
评论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