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从传感器“后起之秀”到中部智能制造新高地

大怪科学 20251021

  • MEMS传感器
  • 智能制造
  • 工业压力传感器

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推动下,中国的传感器产业正呈现“多点开花”的格局。其中,安徽省蚌埠市虽非传统传感器产业重镇,却凭借政策引导、技术积累与产业链协同,正悄然崛起为中部地区智能制造领域的重要支点。本文将系统梳理蚌埠传感器产业的发展脉络,剖析其成功密码,并展望其未来路径。


厚积薄发:蚌埠传感器产业的崛起之路

蚌埠的传感器产业发展始于21世纪初。彼时,全国传感器产业格局基本由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地区主导,蚌埠尚处于产业边缘。然而,2006年,蚌埠市启动“科技创新工程”,将传感器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并逐步构建起“产学研用”协同发展的创新体系。

2010年前后,蚌埠依托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研究所(简称“中电科40所”)的技术积累,开始在MEMS(微机电系统)传感器领域进行布局。此后十年,蚌埠市传感器产业年均增长率超过20%,企业数量从不足10家增长至200余家,产业链条逐步完善,涵盖设计、制造、封装、测试与应用等多个环节。

2018年,蚌埠获批建设“国家传感器创新中心”,标志着其在全国传感器产业版图中地位的正式确立。该中心聚焦传感器材料、工艺、系统集成等关键环节,推动技术成果转化与产业应用落地。

产业巨头:蚌埠代表性企业的成长样本

在蚌埠传感器产业的发展中,几家代表性企业起到了关键作用。

中电科40所作为蚌埠传感器产业的“种子企业”,早在2008年便开始布局MEMS技术,2016年成功研制出国内首颗高精度MEMS陀螺仪,填补了国内空白,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工业自动化等领域。

安徽精诚仪表股份有限公司则是蚌埠本土成长起来的典型代表。公司专注于压力、温度等工业传感器的研发与生产,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市场。2020年,公司实现年销售额超过5亿元,其中高端传感器占比超过40%,并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蚌埠传感器产业园作为蚌埠市推动产业集聚的重要载体,自2015年启动建设以来,已吸引10余家传感器制造企业入驻,形成了以中电科40所为核心的技术支撑体系,以及以精诚仪表、博微新特等企业为骨干的产业生态。

四大支柱:蚌埠成功的核心要素

蚌埠传感器产业能够实现快速崛起,离不开四大核心支撑要素:  

  1. 政策引导与资金支持:蚌埠市政府先后出台《关于加快传感器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智能制造专项扶持计划》等,累计投入财政资金超过20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与人才引进。 科研院所与技术转化机制:依托中电科40所、蚌埠学院等科研机构,蚌埠构建了“实验室—中试平台—产业转化”三位一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缩短了技术从研究到市场化的周期。 产业链协同与集聚效应:蚌埠市围绕传感器上下游环节,引进了一批封装测试、材料供应等配套企业,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生态。 市场导向与应用场景拓展:蚌埠企业积极拓展工业、汽车、消费电子等多元市场,特别是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领域实现了传感器产品的深度应用。

当前机遇与挑战:站在风口与瓶颈之间

近年来,蚌埠传感器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一方面,随着国家“新基建”战略的推进,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新兴领域对传感器的依赖度持续提升;另一方面,长三角一体化、中部崛起等区域发展战略为蚌埠带来了更多资源与市场机会。

然而,蚌埠也面临着显著的挑战。首先,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相比,蚌埠在高端人才储备、国际化市场渠道、品牌影响力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其次,传感器产业技术迭代迅速,蚌埠部分企业仍处于中低端产品制造阶段,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杀手级”产品。

未来展望:打造中部传感器创新策源地

展望未来,蚌埠传感器产业的发展路径将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向: 聚焦核心技术突破:重点突破MEMS、光学、生物传感器等前沿技术,提升国产化替代能力。 打造区域品牌:通过“蚌埠制造”品牌建设,提升企业市场认知度和产品附加值。 深化区域协同:借助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与上海、杭州等城市形成产业链互补与市场联动。 强化人才支撑:通过设立传感器人才专项基金、建设高端人才公寓等举措,吸引国内外高端人才落户。

蚌埠的传感器产业正从“跟跑”走向“并跑”,甚至在某些细分领域具备“领跑”潜力。未来,若能持续强化技术创新、优化产业生态,蚌埠有望成为中部地区乃至全国的传感器产业创新策源地。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浪潮中,蚌埠的实践为中小城市发展高端制造提供了宝贵经验。其从“无中生有”到“有中生优”的产业跃迁,正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

查看全文

点赞

大怪科学

作者最近更新

  • 高压电缆故障在线监测的技术方法
    大怪科学
    22小时前
  • 迈来芯推磁位置传感器新品:双通道同步计算+多接口兼容
    大怪科学
    1天前
  • 开放式超声波传感器:开启智能感知新纪元
    大怪科学
    1天前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影响MEMS传感器精度的重要参数及提升精度的办法

    2019-03-28

  • 从MEMS专利数量分析我国MEMS传感器产业现状

    2019-03-28

  • 我国建首个地下云图网:借助新型传感器助力地震预报

    2018-12-04

  • 我国开发出世界首台流体壁面剪应力测试仪

    2019-03-22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大怪科学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