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储能电站装上“超级感官”:传感器如何守护储能电站安全
01 新标筑起电化学储能安全技术防线
2024年8月29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公告,《电化学储能电站火灾监测预警系统通用技术要求》(GB/T 46261-2025)正式获批,并将于2026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

标准作为我国电化学储能领域的重要技术标准,首次系统性地构建了电化学储能电站火灾监测预警系统的标准化框架,覆盖了系统设计、制造、检验全生命周期的关键环节。
标准核心内容包括:
1.对系统整体架构及核心设备的术语定义与分类体系进行明确界定,为行业术语统一和产品归类提供依据;
2.规定监测报警装置在气体、温度、烟雾、压力等多参数监测方面的功能与性能要求,确保系统能够多维度感知火灾风险;
3.明确控制装置的报警触发、联动控制等关键功能的技术要求,强化火灾发生时的快速响应与协同处置能力;
4.提出环境耐受性、电磁兼容性等可靠性要求,并配套检验规则与试验方法,保障系统在复杂工况下的稳定运行。
该标准首次明确火灾监测报警装置在气体、温度、烟雾、压力等多参数监测的功能与性能要求,标志我国储能安全管理全面转向风险预判的主动防御体系。
02 构建“感官神经网”的多元传感器
在新国标的指引下,一个高效的火灾监测预警系统必须依赖于一个协同工作的传感器网络。它们如同人体的感官神经,7x24小时不间断地捕捉着储能舱内的细微变化,构成了守护安全的第一道,也是最重要的一道防线。
温度传感器:监测电池本体的温度变化
电池热失控时温度会显著上升,在电池包模块内部布置温度传感器,可严密监控温度状况。当温度异常升高,超出正常工作范围,就可能是热失控的早期信号。通过设定合理的温度阈值,一旦温度达到或超过阈值,系统便能及时发出预警,提醒运维人员采取措施 。
气体传感器:监测热失控时的标志性气体
锂电池热失控过程中会释放出多种气体,如氢气、一氧化碳等。气体传感器通过监测这些气体的浓度变化,可及早发现电池包的异常迹象。
火焰传感器:在明火出现的瞬间确认火情
当热失控发展到一定程度,可能会出现明火,火焰传感器通过检测火焰产生的特定波长的光来判断是否有明火出现。相比温度和气体传感器,火焰传感器更侧重于对已经发生的明火进行快速响应,为灭火系统的启动提供直接信号。

单一传感器在监测储能安全时存在局限性,而多个传感器组合形成的多数据融合监测系统,可大大提高监测的可靠性与准确性。通过综合分析多种数据,能更精准地判断电池热失控状态,减少误报警,有效降低无法侦测到热失控的风险。
03 结语
《电化学储能电站火灾监测预警系统通用技术要求》的国家标准,如同为行业安全航行绘就的精准海图。而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则是这艘航船上最敏锐的罗盘与瞭望台。
随着标准实施日期的临近,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标准与技术的双轮驱动下,一个更智能、更安全的储能时代正在到来。
查看全文
作者最近更新
-
藏在传感器里的蓝天保卫战!密集布防,精准锁定污染源winsen
11-12 16:24
-
守护碧海航程!传感器在船舶制造与运输中的关键作用winsen
11-11 17:24
-
太逼真!小鹏机器人被疑“藏真人”?下一步就等“机器嗅觉”了!winsen
11-06 16:03



评论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