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产业链新增逾60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机器人产业链新增逾60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近期,全国各地陆续公布了第七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示名单。截至2025年10月21日,本年度新认定企业总数为3482家,认定通过率约为18%;此前入选企业中有3916家通过复核,复核通过率约为90%。江苏、广东、浙江、北京、山东和上海六省(市)表现突出,新认定企业数量均超过200家。
回顾此前六批名单,工信部公布的入选数量分别为248家、1744家、4930家、4357家、3671家和3012家。
值得注意的是,七批名单中始终活跃着机器人产业链企业的身影。据高工机器人不完全统计,前六批名单中,涉及机器人相关企业数量分别为5家、37家、133家、73家、85家和95家。第七批名单中,机器人产业链延续良好势头,超过60家企业成功入选。
此次入选企业覆盖机器人产业链各关键环节,包括法奥机器人、尔必地机器人、凯尔达、非夕科技、藦卡机器人等本体制造商;行健机器人、工布智造、中鼎股份、锋元机器人等系统集成商;思谋科技、肇观电子、英莱科技等机器视觉企业;以及麦格米特、鑫精诚传感器、因时机器人、三协电机等核心零部件供应商。
机器人本体:多赛道齐头并进
在第七批名单中,共有28家机器人本体企业入选,涉及焊接机器人、协作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移动机器人、巡检机器人及服务机器人等多个细分领域,呈现出“聚焦细分、技术深耕、场景适配”的特点。
以凯尔达、法奥机器人为代表的焊接机器人企业,正不断突破传统焊接工艺的边界。凯尔达自主研发的机器人控制器基于工业计算架构(结合WinOS、RTOS及EtherCAT),相较于传统“专用PC+运动控制卡”或“PLC控制器”方案,不仅降低了制造成本,还支持在线或离线系统升级,适应复杂作业需求。
法奥机器人则围绕“具身智能”打造了AI R Lab免编程焊接解决方案,采用“机械臂+AI R Lab平台+工艺包”模式,无需繁琐调试即可适应大尺寸、复杂空间的焊接环境。
工业机器人企业则注重细分行业需求,推动定制化与高性能产品发展。藦卡机器人已开发出20余款产品,覆盖六轴通用、中空焊接、压铸打磨、SCARA和冲压机器人等类型,负载范围涵盖4KG至500KG。
依托多年研发积淀和细分市场定制能力,藦卡机器人设立“八大事业部”、“五大国内服务中心”以及“三大海外技术服务中心”,在国内深耕的同时加速全球布局。
尔必地机器人则自主研发47款关节机器人,其中12款获评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应用范围包括通用、搬运与焊接,重复定位精度达到±0.05mm。
移动机器人企业普遍掌握激光SLAM导航与运动控制技术,集群调度能力不断提升,应用场景从传统物流向新能源等新兴领域扩展。
木蚁机器人专注于L4级无人驾驶叉车及智能调度系统的研发,其激光SLAM融合多传感器算法可实现动态建图与毫米级避障,支持人机协同作业;海豚之星推出的“小海豚”系列AGV已在50多个行业200余家企业落地。
巡检机器人企业针对高危工业场景,推出高稳定性、智能化产品,替代人工提升作业效率和安全性。致景科技将视觉AI大模型与边缘计算技术融入机器人,其纺织行业巡检机器人可全天候监测织机与倍捻机运行状态。
昱拓智能以“AI+机器人”为核心,其矿用巡检机器人已取得煤安认证,可在井下复杂环境中完成设备检测与气体监测等任务。
服务机器人企业围绕家庭及商业场景,推出多功能、人性化产品,同时加速全球化布局。库犸科技利用固态激光雷达与AI视觉技术,开发适用于不同庭院环境的割草与泳池清洁机器人;金大智能和艾特智能则借助AI与物联网技术,研发智能陪伴机器人。
系统集成商:整线能力持续升级
第七批名单中共有18家系统集成商入选。这些企业通过深度融合机器人技术与行业工艺,提供定制化、智能化的整体解决方案,成为连接本体与终端应用的关键桥梁。
焊接机器人系统集成商正逐步从单一工作站模式向“整线集成+数字化服务”转型。行健机器人结合计算机视觉与AI技术,开发出应用于国防和国家重大工程的关键自动焊接设备,掌握了机器人智能感知与数据模型驱动等核心技术。
工布智造则通过工业设计软件与视觉传感器构建三维数字模型,结合自主开发的图形平台,实现数字孪生与AI驱动的柔性制造。
物流仓储系统集成商聚焦“仓储-搬运-分拣”全流程自动化,呈现“柔性化、智能化、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中鼎股份通过“工艺-设备-系统”深度集成的定制化方案,实现了高密度仓储与高精度分拣体系,仓储效率提升25%;其MOM制造云平台则通过数据驱动提升全流程管理水平。
机器视觉:技术融合持续深化
作为机器人产业链的“视觉中枢”,此次有6家机器视觉企业入选,包括思谋科技、肇观电子、英莱科技等,体现出“高端化、场景化、模块化”的发展特点。
在技术层面,这些企业突破了传统视觉检测的限制,向AI与机器视觉融合方向发展。肇观电子依托自研3D+AI视觉芯片构建全栈模组矩阵,其芯片集成ISP、NN与3D引擎,具有高集成度优势。
在应用层面,企业聚焦行业痛点,开发定制化视觉系统。思谋科技以“大模型+全栈机器人”为核心,构建工业智能体,产品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与新能源领域,服务特斯拉、卡尔蔡司等300余家头部企业。
在产业协同方面,机器视觉企业与本体制造商、系统集成商展开深度合作。英莱科技已成为KUKA、FANUC、ABB等多家企业的官方认证合作伙伴,推动视觉技术高效融合。
核心零部件:国产替代持续推进
第七批名单中共有12家核心零部件企业入选,涵盖焊接电源、电机、六维力传感器等关键部件。这些企业深耕产业链上游,突破关键技术,推动机器人产业国产化水平提升。
在焊接电源领域,麦格米特凭借功率变换与数字化控制技术,推出高性能产品,不仅实现进口替代,还出口至60余个国家,年销量超4万台。
六维力传感器企业持续提升测量精度与响应速度,为协作机器人和装配机器人提供支撑。鑫精诚传感器掌握电阻应变式与电容式等多种原理技术,构建全尺寸、全场景产品体系。
电机企业向高端化与规模化发展,兆威机电自研直流有刷、无刷及空心杯电机系列,并配套PCBA电控系统,实现全流程自主可控;昊升电机年产能力达6000万台,产品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与电动工具。
结语
超60家机器人产业链企业入选第七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体现了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创新活力和政策引导下的高质量发展态势。从产业链分布来看,本体、系统集成、机器视觉与核心零部件四大环节协同发展,形成“上游攻坚核心、中游整合能力、下游应用拓展”的良性格局。
未来,在政策扶持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机器人产业链中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有望持续聚焦核心技术,深化协同整合,进一步提升国产化替代率。
查看全文
大怪科学



评论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