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物流驱动物流行业创新变革

中国机器人网 20220426

  • 智慧物流
  • 供应链管理
  • 物流数字化

在疫情反复无常的状态下,物流行业正面临巨大考验。

面对供应吃紧、运力不足、成本高企等多个难题,物流行业该如何应对与变革?物流企业如何降本增效?传统物流企业如何数字化转型?

近日,新赤湾主办“产业供应链物流的数字化转型探索”线上直播分享,物流行业专家储雪俭教授分享供应链物流的创新发展机遇和物流企业的融资之道。

以下内容为储雪俭教授直播分享内容整理:

物流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因疫情反复扰动,今年以来多地防控措施升级,对员工复工、道路畅通、运力调配等都造成了很大影响。

尤其是中小物流企业,外部经济环境的压力与居高不下的物流成本,成为制约其发展壮大的两座大山。

储教授认为,常态化防控政策会增加物流企业经营的成本压力,在疫情影响及全球进入加息周期下,实体经济亟需供应链物流的降本增效。

本轮疫情虽造成了全球物流危机,在国家政策层面,却为物流行业提供了发展机遇。

2014年11月,习总书记首次明确提出供应链战略,国家对供应链发展政策不断加码。2017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首次将供应链上升至国家战略。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部署,为我国“十四五”经济发展指明方向。

由此,储教授指出供应链是构建双循环格局的重要手段,数字化是供应链创新升级的必由之路,而数字化供应链是驱动双循环的支撑。

2021年10月26日,国务院发布《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构建绿色高效交通运输体系,大力发展以铁路、水路为骨干的多式联运,加快大宗货物和中长距离货物运输“公转水”。

在双碳目标的要求下,运力产业供应链不断探索创新途径,践行节能低碳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智慧物流是网货平台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我国物流业发展已经步入供应链管理时代,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生态圈内功能互补企业间以及企业内部沟通与外部衔接,都需要数据信息互联互通、实时交互和多方共享。

随着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低成本数据采集、传输、计算成为可能,驱动着传统物流企业加速向数字化物流转型。

储教授认为,网络货运平台的核心竞争壁垒在于将物联网与物流基础设施融合起来,为企业提供网络化、数字化、低碳化的供应链解决方案,从而提升供应链效能。

以网络为纽带,不仅仅局限于“信息网”,更重要的是组织布局“库网”、“干线网”、“配送网”以及“商品网”,五网齐构,推动物流产业生态和金融生态的轮动发展机制。

数据显示,当前物流企业、大企业对于智慧物流的需求持续性增长,2018年智慧物流市场规模超过4000亿元,预计到2025年,智慧物流市场规模将超过万亿。各企业对于智慧物流解决方案主要的需求点在于物流数据、物流云以及物流设备和物流管理系统。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智慧物流市场会有更大规模的应用,而且结构也会不断的优化,智慧物流“新理念、新模式、新技术、新业态”的持续涌现,将推动中国物流业的革命性发展,实现物流行业的转型升级。

构建“数字信任”,打破小微运力物流企业融资壁垒

“大运力市场”与“小运力企业”之间存在发展矛盾,“融资难”成为小微运力物流企业的一大挑战。

究其原因,一是小微运力物流企业规模小+轻资产运营,缺少完善的三大财务报表及足值抵质押物,缺失主体信用,因而不适用于传统的信用融资;二是运力物流金融在实际开展过程中阻碍重重,包括运力服务质量低、合谋及隐藏行为频现,道德风险与操作风险高等。

对此,储教授提出将网络货运平台与运力物流金融有效结合,基于“数字信任”解决物流监管信用构建及增信等方面的问题,从而打破银企信息壁垒,提高金融机构授信意愿,增加小微运力物流企业融资可得性。

“数字信任”是通过业务数字化、数据治理与共享,从而确保运力物流监管数据的真实有效、溯源及时、传递有序、交叉验证,进而从运力供应链中的人、车、企的角度刻画监管对象的数据画像,还原运力物流监管场景。

数字信任对运力物流监管信用增信发挥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对于网络货运平台企业:由于数字信任增加了运力物流监管信用的大小,从而提高运力物流监管信用收益,同时降低了运力物流监管边际成本、应缴纳保证金的金额,提升企业效益。

对于金融机构:由于数字信任的实现使网络货运平台企业的监管信用增加,间接降低了金融机构可能面临的融资风险,减少风险损失,如若授信还会产生投资收益、在联盟链上获取超额收益及普惠金融政策奖励。

对于小微运力物流企业:由于运力物流监管数据的互联互通及交叉验证,小微运力物流企业的违约成本将大幅提升,守约收益将有效增加。通过合理控制声誉损失和超额收益,确保需要支付的贷款利息小于违约损失和守约收益,对其产生有效的惩罚和激励措施,促使其合规履约,以降低金融机构的风险,推动运力物流监管信用增信赋能。

查看全文

点赞

中国机器人网

作者最近更新

  • 石墨烯传感器助力“意念控制”机器人
    中国机器人网
    2024-07-15
  • 江南大学团队让微型机器人实现精确路径跟踪控制
    中国机器人网
    2022-10-20
  • 视比特机器人CEO邓文平博士:3D视觉行业拐点已至
    中国机器人网
    2022-10-20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2019世界机器人大会将在京开幕 5大展区700余件展品同台亮相

    2019-08-08

  • 国内AGV机器人市场概况及未来出口展望

    2019-08-21

  • 面对疫情,企业立刻要做的十件事

    2020-02-14

  • 磁芯能用于防疫物资?供应链后推动了产能的快速恢复

    2020-02-25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中国机器人网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