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寻找外星生命,科学家们正在揭开土星卫星“泰坦”的神秘面纱

西贝网 20220426

  • 外星生命
  • 土卫六
  • 沉积过程
在离你坐的地方约10亿英里,在土星的岩石环附近徘徊着一颗卫星,那里有着丰富的湖泊和河流。在它的天空中,有云彩,在它的土地上,有有机分子。包围着这个球体的则是密集的大气层。

它是迄今发现的最像地球的世界之一,因此它成为了寻找外星生命的首选之地。它就是土卫六“泰坦(Titan)”。

说泰坦“类地球”是因为它虽然模仿了我们星球的特征,但它更像是另一个现实中的地球。比如在这颗土星冰冷的卫星上流动的液体体充满了甲烷而不是水。如果我们浸泡在甲烷湖中那么会被烧死。如果我们喝里面的液体那么我们会窒息。但那是因为我们的身体有基于地球的化学成分。其他类型的生命,无论多么奇怪,则都有可能生活在这样的条件下--外星生物不一定要像我们一样,而且它们可能也不像。即使是早期地球上的生命也跟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有着惊人的不同。

为了寻找这种奇怪的土卫六式的生命体,一组科学家对这颗卫星的古怪环境进行了建模以更好地了解它是如何工作的。他们认为,在挑选出外星人可能居住的地方之前需要了解土卫六的景观历史。为此,他们本月在《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上发表了一篇关于他们研究的论文。更具体地说,他们发现沉积过程--土地随时间变化的各种方式--可能导致了泰坦洞穴、峡谷和沙丘的形成。

来自斯坦福大学地球、能源和环境科学学院的地质学家Mathieu Lapôtre在一份声明中指出:“如果我们了解拼图的不同部分是如何组合在一起的以及它们的机制,那么我们就可以开始利用这些沉积过程留下的地貌来说明泰坦的气候或地质历史 -- 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泰坦上的生命前景。”

沙地卫星的悖论

在地球上,沉积过程很容易解释我们的地貌是怎么来的。岩石被侵蚀成小沙粒,风把这些沙粒带到某些地区,然后所有的沙子堆积起来,很快就有了堆积物,并最终变成了一些地貌。这一切非常简单、直观。

但在土星82颗卫星中的最大卫星--泰坦上,情况就比较复杂了。其地貌的起源有点像一个谜,因为土卫六的沙粒不像地球的沙粒。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更弱且预计会更短暂。

Lapôtre表示:“当风运送沙粒时,沙粒会相互碰撞并与表面碰撞。这些碰撞往往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减少颗粒的大小。我们所缺少的是可以抵消这种情况并使沙粒通过时间保持稳定大小的生长机制。”

也就是说,如果泰坦的沙粒开始随风消失,那么它们怎么可能复合成像我们在这颗卫星上看到的那种地貌呢?

简而言之,在对土卫六的地貌进行建模后,研究人员发现,这颗星球表现出一种特殊的沉积过程--烧结,这意味着相邻的颗粒砸在一起并融合成一个更大、更强且不易被风破坏的片状物。

Lapôtre表示:“我们能够解决这样一个悖论:尽管材料非常脆弱但土卫六上的沙丘却能存在如此之久的原因。”

除此之外,Lapôtre和其他科学家还利用他们的模型发现了关于土卫六地质分布的许多其他细节。以下为其中一些信息:

泰坦的风在赤道附近似乎更强,这表明那里有更多的沙丘。这些同样的阵风在中纬度附近则摇摆不定,这表明沙丘周围的土地比较平坦。在这些地势较低的地区,研究人员还预测烧结会产生超粗颗粒,而这可以用来解释构成泰坦平原的基岩这一现象。

Lapôtre说道:“我们(的研究)显示,在土卫六上--就像在地球上和火星上的情况一样--我们有一个活跃的沉积周期,其可以通过土卫六的季节驱动的偶发磨损和烧结来解释地貌的纬度分布。想想在那么远的地方有一个另类的世界,那里的事物如此不同却又如此相似,这相当吸引人。”

查看全文

点赞

西贝网

作者最近更新

  • 詹姆斯·韦伯望远镜将目光投向115亿年前 捕捉到令人惊叹的"彩虹结"
    西贝网
    2022-10-21
  • 物理学家对质子结构异常现象感到疑惑
    西贝网
    2022-10-21
  • 科学家发现世界上第一张已知星图:被藏在一座修道院里
    西贝网
    2022-10-24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DNA遗传密码:外星人或与地球生命由同样的遗传物质构成

    2020-02-28

  • 研究:酶的比例定律或有助于预测“我们不知道的”奇怪外星生命

    2022-03-16

  • 关于外星人的科学猜想:他们会得癌症吗?

    2022-03-22

  • 外星人长啥样?“终极形态”可能是机械人!

    2022-04-18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西贝网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