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机器人导航 “快速通道”让髋臼骨折大手术“减负”

中国机器人网 20220505

  • 机器人导航
  • 微创手术

   髋关节是人体内最大且最稳定的关节之一,这得益于股骨头和髋臼之间的良好配合。髋臼是位于髋骨外侧面中央,呈半球形的深凹,该部位较为隐秘,但如果此处发生骨折,将严重影响髋关节乃至全身的运动功能。

 

  而髋臼骨折的复位手术,在骨科中属于难度高风险大的大手术,以往接受此类手术的患者,手术创伤巨大,伤口能达几十厘米!有没有方法能让大手术“减负”,让患者获益更多?

  遇车祸!七旬老人髋臼严重骨折

 

  近日,来自溧阳的78岁吴爷爷,在路上不幸遭遇车祸,被紧急送往医院。影像报告显示吴爷爷骨盆髋臼前柱骨折,3D打印了模型显示移位很大,保守治疗预期效果不佳,建议采取手术治疗。

 

  考虑到吴爷爷年龄较大,传统开放手术不能耐受,具有较大风险,吴爷爷慕名来到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秦晓东主任医师处就诊,寻求手术机会。

 

  经过仔细分析病情,在汇报骨科主任殷国勇教授后,秦晓东主任医师团队制定了个性化手术方案,在科内国产机器人“天玑”的导航下用微创方式完成复位手术。

  高风险!传统手术难度大并发症多

 

  秦晓东主任医师表示,髋臼骨折多因高能量的创伤所致,如严重的挤压伤,如车祸,还有重物砸伤、高处坠落等,病情发展较危急,易伴发严重并发症,临床治疗难度较大。

 

  “髋臼因其生理位置特殊,形状不规则,伤处暴露较为困难,比普通骨折处理起来要困难得多。”秦晓东说,髋臼周围血管和神经众多,手术中稍有不慎易引发大出血,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会导致患者死亡。同时,神经一旦受损,修复难度大,甚至会造成下肢的瘫痪。

 

  以往的传统手术需要清晰的手术视野,需要在患者股腹沟位置切开,贯穿身体两侧,有些术式还需要截断部分骨头才能充分暴露伤处,对患者损伤较大,术中出血量多。

 

  平常此类骨折为年轻患者居多,但现在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患者髋臼骨折的发病率在逐年升高,一旦老年患者髋臼骨折,手术风险更是指数级上升,预后效果大打折扣。

  小切口!机器人辅助手术更加“轻巧”

 

  秦晓东主任医师团队很早就专注于髋臼手术的微创和小切口技术的探索,将原来的几十厘米的切口,减少到6-8厘米左右的小切口来完成手术,极大地减少了手术创伤。但是是否能再将手术创伤进一步减少,而且还能保证手术的精准和疗效?借助医院2019年引入的国产骨科导航机器人“天玑”的“一臂之力”,再结合术中微创小切口技术,让置钉的“快速通道”成为可能。

 

  吴爷爷于日前接受了这样的手术,仅需在一侧髋部开放一个2cm的切口和一个4cm的切口,将专用螺丝刀走“快速通道”穿过肌肉间隙,直达预定位置,精准植入四枚螺钉固定。

 

  相比传统手术,整台手术出血量极少,节约了60%的手术时间,降低了术中风险的发生率。得益于精准与微创,术后第二天吴爷爷便能在康复师的指导下正常下地进行康复训练。仅需三天,吴爷爷就顺利出院了。

 

  国产骨科导航机器人“天玑”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脊柱、骨盆骨折等骨科手术之中,但在移位严重的髋臼骨折手术中还极少应用。秦晓东主任医师表示,大众对骨科手术的印象往往还停留在“大切口”“长时间”“恢复慢”,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目前国产机器人的精准导航与微创新技术的结合,大手术也能逐步“减负”,未来骨科手术也会越来越“轻量化”。

 

  

查看全文

点赞

中国机器人网

作者最近更新

  • 石墨烯传感器助力“意念控制”机器人
    中国机器人网
    2024-07-15
  • 江南大学团队让微型机器人实现精确路径跟踪控制
    中国机器人网
    2022-10-20
  • 视比特机器人CEO邓文平博士:3D视觉行业拐点已至
    中国机器人网
    2022-10-20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新的导航方法可帮助送货机器人精确定位

    2019-11-07

  • MiR推出MiR250自主移动机器人

    2020-03-12

  • 加州大学伯克利开发出室内机器人导航的新框架

    2020-04-10

  • 工程师打造新机器人软件 为建筑现场工作人员提供智能帮助

    2020-06-04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中国机器人网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