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与“工匠精神”都不可缺

中国机器人网 20220510

  • 机器人应用
  • 工匠精神
  • 技工教育

 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职业选择亦理应如此。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于5月1日起施行,赋予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为职业与普通教育平等地位“撑腰”。

生活中不少人对职业教育有着“低人一等”的偏见。“不好好学习将来去砸墙”,个别家长对孩子学业的开玩笑敲打,倒不完全是句玩笑话。目前,建筑工人依然是“70后”“80后”居多,比这年纪大的干不动,更年轻的不愿来。

将来谁去做技工?特别是脏、累、苦、险的职业,是不是可以甩给机器人?莫以为杞人忧天。即使在我们这样的人口大国,当人口红利渐渐消退,老龄化社会渐行渐近,劳动力成本逐年上升是不难预期的事情,“就业难”与“技工荒”并存越来越成为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未富先懒”的忧虑已扑面而来。有人畅想社会进步的愿景,脏活累活险活都甩给机器人,人类就负责“吃香的喝辣的”不行吗?

不错,制造业智能化、自动化是大势所趋。在某些行业,如汽车生产已经让机器人代替一些重复性的劳作。即使这样,机器人也需要有人去生产、去操控、去维护。在自动化改造的汽车制造商车间,大约每4台焊接机器人仍需配备1个调试人员或焊接工程师。现实中不存在机器完全换人的“黑灯工厂”,只是为后台进场的技工暗中抬高了技能门槛。转型升级的企业更需要社会涌现一批研究型、复合型的技术工人。

招工难,招学员也难。一个技工学校的校长说:“现在很多年轻人不愿意进工厂,更愿意从事直播、外卖等互联网相关的工作。薪酬待遇、工作环境、休息时间、体面程度等都是年轻人看重的择业考量。”大多数职业学校在专业的设置上也因之“拈轻怕重”。那些劳动强度大甚至危险的脏苦累险岗位,比如染色工、炉前工、家庭护工、高空作业等岗位,即使薪酬高企,仍将越来越缺乏职业后劲。

反观各地推出的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多是从供给侧使劲以期提升高职教育水平。而缓解特殊岗位的“技工荒”,更要从需求侧提高技工收入及待遇。实现社会公平,首先改变社会上某些“廉价用工”心态,养成愿意为精湛技艺、为工匠精神、为艰险苦累劳动高价付费的习惯。同时,从顶层设计作出制度性安排,改善脏苦累险岗位的作业环境、保险保障和休息条件,让机器人暂时难以替代的脏苦累险岗位拥有“香饽饽”一样的礼遇。

 


 

查看全文

点赞

中国机器人网

作者最近更新

  • 石墨烯传感器助力“意念控制”机器人
    中国机器人网
    2024-07-15
  • 江南大学团队让微型机器人实现精确路径跟踪控制
    中国机器人网
    2022-10-20
  • 视比特机器人CEO邓文平博士:3D视觉行业拐点已至
    中国机器人网
    2022-10-20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新加坡开发新型人造皮肤 可用于先进假肢应用

    2019-07-23

  • 智能电子皮肤可以给机器人带来非凡的触感

    2019-07-30

  • 5G技术在厦门工业智能智造中的应用案例

    2019-09-08

  • 5G机器人市场即将迎来新的转机

    2020-03-13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中国机器人网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