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瑞资本李丰:解码中美创新投资差异走向

猎云网 20220514

  • 风险投资
  • Web3
  • 硬科技
只有符合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结构升级周期中的创业企业,才更有可能在时代中突围。

最近,朋友圈里关于web3的讨论一度火热。

Web3是指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在线生态系统,许多人认为它代表了互联网的下一个阶段。

相比于美国投资圈专注于web3、NFT等为代表的信息传递媒介及模式创新,中国创投市场显然更偏重脱虚向实的芯片等硬科技创新。

为何中美投资趋势会大相径庭?创业者又应如何把握时代机遇,做出正确判断?

在5月4日“北京大学青年校友创新创业高峰论坛”上,峰瑞资本创始合伙人李丰,以创投人的广视角,深度剖析了web3风行国外的原因,并就当下中美投资风向缘何大不相同做了详细解析。

作为圈内知名投资人,峰瑞资本创始合伙人李丰在硬科技、消费及TMT、生物医药等领域,拥有长达近十五年的风投经验和丰富的学科交叉投资方法论,并挖掘了一批诸如蓝晶微生物、清陶能源、三顿半、芯翼信息科技、士泽生物、炎明科技等知名创新企业。

以下演讲观点摘录,希望能帮助科技创业找准时代脉搏,跟对趋势,找对核心发力点。

web3、NFT等早期投资,为何会在美国爆火

互联网在美国,更多的是作为线下成熟行业的效率工具,是用作信息传递和信息媒介的手段。简单来讲,从二战以后到1980年代,美国经济当中的主要行业,都经历过线下的充分竞争和分工,进而带动产业链的充分形成,在这个基础上,互联网才开始渗透进这些行业,这也使得之后每一次软件工具的迭代,变成所有链条上面所有环节的迭代,也可理解为效率工具的更迭。

而中国的金融、零售、餐饮、教育、医疗等重要的经济行业,在刚进入快速发展周期,且尚未在线下形成充分竞争和迭代,就直接进入了跟互联网、数字科技共同发展的阶段。这中间缺少了一个让企业迅速大量采用效率工具的慢速增长过程,这跟美国的发展情况很不一样, 美国是先在线下发展充分再迎来互联网。

举个例子,2000年中国线下零售开始进入规模扩张期,与此同时,2003年,中国诞生了以淘宝为代表的线上零售,这两件事情几乎是并行发展。所以,中国互联网在零售上不仅是一个媒介,而是零售行业的一部分,已经跟行业息息相关。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web3、NFT等这些早期投资会在美国风行,除了美国文化本身更偏向个人主义外,本质上还在于,美国的创新主要源于满足信息传递和信息媒介的新效率需求。

读懂巴菲特定律,警惕投资泡沫

很多人可能会感慨,美国很多早期投资创新方向似乎非常有意思,但往往忽略了一点,这些繁荣的背后,恰恰可能意味着正经历金融周期、投资周期的泡沫尾端,也可看作是金融流动性泡沫的尾端。

按照巴菲特的衡量指标,一个国家的资本市场规模达到GDP的80%到120%,是相对合理的区间。对应来看,2000年,美国GDP近10万亿美金,政府债务近5万多亿美金,资本市场市值总量却接近20万亿美金,大概是GDP的2倍,当年便发生所谓的互联网泡沫破裂。

之后2007年,美国GDP达到14.5万亿美金,政府债务7万多亿,资本市场市值接近22万亿美金左右,不到1.4倍的GDP。众所周知,那次泡沫主要来自于房地产,也是美国GDP增长最快的一年,对资本市场影响也很大,后来引发全球大规模的次贷危机。

2015年峰瑞开始创业,当时美国GDP近18万亿美金,政府债务是10多万亿美金,资本市场市值20多万亿美金,区间相对合理。那个时间点也刚好是美国上一次升息周期的起点。再看看2021年,美国GDP达到23万亿美金,债务30万亿美金,资本市场市值50万亿美金。结合过去的历史验证,当下美国资本市场的繁荣,存在泡沫的可能性很大。

脱虚向实VS脱虚向虚,中美投资方向缘何不同

中国和美国在风险投资上,一个走向信息媒介创新,一个偏向硬科技创新,之所以在各自的方向渐行渐远,底层原因主要是两点。

首先,从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来看,中美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美国第三产业占绝对的大头,其中20%还与金融相关,因为它是全球金融中心。反观中国,大概七八年前工业增加值就是全球第一,2021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7.4%,可以说对经济贡献很大,凑巧我们还处在需要提高工业增加值的增加率,提高毛利率的阶段。

制造业在中国的贡献度本来占比就大,再撞上倡导科技自主创新,自然使得大量实体或者跟制造业有关的硬科技创新加速涌现。包括芯片、关键材料、上下游产业链、工业机器人、AI等硬科技在工业应用上都迎来突破,整体上中国的科技创新是朝着“脱虚向实”的方向发展。包括当下很时髦的元宇宙概念,在美国更多应用在信息传递和娱乐方面,在中国则更多的用于工业及现实世界的虚拟化。

第二,中国金融结构和美国不一样。我刚创业那会,也就是2015年,中国资本市场市值超40万亿人民币,2021年年底接近90多万亿人民币,这个数据说明中国的金融结构是在朝着良性稳定的方向发展。为什么?2015年,中国GDP的体量接近70万亿人民币,2021年,GDP体量达到114.4万亿人民币的新高,从2015年占GDP的一半左右,到现在逐步接近80%的合理空间。所以我们当下的投资大方向,不管是一、二级市场,都符合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结构升级周期,在这基础上中国也将出现非常多以硬科技创新为主的新企业。

而美国当前发展周期,上面提到过,存在金融泡沫尾端的可能,按照历史规律,这个时期更容易出现称之为“脱虚向虚”的金融创新,这也是过去一年,美国非常典型的创新方向、创业方向和投资方向,属于典型的周期现象。

所以中美投资方向大不相同,恰恰是两个国家不同的经济结构、不同的资本市场发展状况和不同的金融周期状况所造成的结果。

创投市场的活跃程度和投入方向,往往可以看作是一个国家创新创业发展重点的晴雨表。近年来国内创投市场整体积极发展,疫情之下,即使进入资本寒流期,中国创投市场对于硬科技创新的关注始终热度不减。

对于国内创业者而言,不管国际时局如何变化,正如李丰所言,只有符合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结构升级周期中的创业企业,才更有可能在时代中突围。

我们一起经历时代,也一起创造和见证新的创业时代。

查看全文

点赞

猎云网

作者最近更新

  • 茅台冰淇淋折戟
    猎云网
    2022-08-30
  • 数字医疗产业综合服务商桃子健康完成数千万元C轮融资,和达资本领投
    猎云网
    2022-09-01
  • 糖的危害已被证实,对代糖的炮轰为何从未停止?
    猎云网
    2022-08-31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LP说要签对赌,我失眠一整晚

    2022-03-04

  • VC假装做尽调的艺术

    2022-03-12

  • 产业丨红杉资本等风投资金正不断涌入“Web3”

    2022-03-19

  • VC正在吃掉整个Web 3.0

    2022-03-20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猎云网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