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RISC-V内核采用量超过了20亿,硬件开源盛宴拉开

电子工程世界 20220517

  • 边缘计算
  • RISC-V
  • 指令集架构

在谈论开源时,人们通常会谈论软件。数据也可能是一部分。开源硬件?并不那么频繁。尤其是涉及微处理器等复杂产品时。


但是,我们开始看到向大型个人和公司社区开放硬件的重大项目,这其中没有比 RISC-V 更大的了。


什么是 RISC-V?


首先要了解 RISC-V 究竟是什么。


当我们回顾历史上的开源处理器项目时,可能会想到像 OpenSPARC 这样的设计。 2005 年,Sun Microsystems 在 GPL v2 许可下为其 UltraSPARC T1 微处理器发布了寄存器传输级 (RTL) Verilog 代码。


用 RISC-V 国际首席技术官 Mark Himelstein 的话来说,这种方法的问题是“当你把一些东西当作开源的时候,人们很难真正感受到对它的所有权。 Linux 所做的一件事就是每个人都为拥有者感到自豪。这真的很难做到。”


相比之下,RISC-V 是一种可扩展的指令集架构。 Himelstein 补充说:“我们完全独立于实施。我们与其他非营利性组织合作,如 lowRISC、CHIPS 联盟和开放硬件,他们使用 RISC-V的硬件做特定的事情。”截至 2022 年初,约有 300 家机构和企业参与了 RISC-V 社区。


可扩展性是否意味着碎片化?


可扩展性和多样性有另一面——设计的碎片化。这是一个问题吗?


部分答案是,随着许多 RISC-V 内核进入小型定制设计,某种程度的碎片化并不是真正的问题。正如Himelstein所说,“我们有一个声明,上面写着创新,且不要重复。这是唯一让我们作为一个社区团结在一起的东西。为什么要重复造轮子?”


也就是说,RISC-V基金会认识到标准的价值,特别是当 RISC-V 开始看到在更高性能的服务器中的使用增加时。这是吸引现成软件开发所必需的,诀窍是管理架构的可选性,同时仍然证明定义明确的兼容性。


这就是 RISC-V 平台规范的用武之地。目前它定义了两组平台:一组旨在提供软件二进制兼容性,另一组旨在提供源代码兼容性。这些平台将规范绑定在一起,以创建可互操作的系统和工具类。


RISC-V 在哪里使用?


RISC-V 已经被广泛使用,最初的重点是嵌入式系统和物联网应用,它们特别关注成本、定制和低功耗。


但是,网络边缘正在发生变化。随着流入网络的数据量成倍增加,需要在本地对其进行过滤和分析,而不是将其全部运送到中心。数据也越来越多地用于在网络边缘采取快速处理,同时避免网络传输延迟。由于这些原因和其他原因,网络边缘需要越来越强大的计算和大量存储,而 RISC-V 是那里机器学习工作负载等任务的良好候选者。


RISC-V基金会首席执行官 Calista Redmond 告诉我:“随着向边缘计算的转变,我们看到整个生态系统对 RISC-V 进行了大量投资,从阿里巴巴、晶心科技和 NXP 等跨国公司到像SiFive、Esperanto和 GreenWaves等初创公司的边缘人工智能 RISC-V 解决方案。”


RISC-V 将走向何方?


2021 年对于 RISC-V 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根据 RISC-V 基金会的数据,到年底部署了超过 20 亿个内核。它还见证了标准化工作的显着增加。2020 年,RISC-V 基金会诞生了一种标准。在 2021 年,新推出了16个标准。Himelstein强调该过程是关于确定优先级、实施治理、在需要的地方获得帮助以及“试图将事情推到目标线上”。


除了继续以现有的设计优势为基础并以对 RISC-V基金会的成员资格很重要的方式扩展指令集架构之外,一个持续的优先事项是建立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例如编译器、优化器、库、管理程序和操作系统——是任何指令集架构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 x86 和 ARM 所清楚展示的那样。


与此密切相关的是共享工作和作为一个社区运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很明显,开源软件的大部分力量不仅在于它保留了用户的自由,而且开源开发模型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软件开发方式。 迄今为止,RISC-V 可以说是成功的,因为它是一个开放且灵活的指令集架构。 然而,在 Linux 和 Kubernetes 的脉络中更广泛的协作开发可能会进一步加速其采用。

查看全文

点赞

电子工程世界

作者最近更新

  • 温度传感器选型必读:类型与设计技巧全面解析
    电子工程世界
    2024-07-06
  • 成功转型Fab-Lite模式 加速核心技术产品化 格科微发布系列5000万像素图像传感器
    电子工程世界
    2024-01-05
  • 安森美先进的图像传感器如何提升道路安全
    电子工程世界
    2024-01-05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苏州建成世界首个配电网网格边缘代理系统

    2019-07-26

  • 初创公司融资1.7亿元,用于研发自动驾驶AI推理系统

    2019-09-02

  • 我国AI芯片产业市场规模高速增长 市场同比增长50%

    2019-09-03

  • 军事传感器网络技术与AI的发展与融合

    2019-11-13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电子工程世界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