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面临多重压力 沿海港口吞吐量增速将放缓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 20220520

  • 产业链
  • 区域经济

2021年,虽然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继续发酵,但中国经济持续复苏,保持强大韧性,国内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8.1%、9.6%,带动我国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呈现超预期发展,达到122亿吨,同比增长4.7%,两年平均增速3.9%,继续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以及国际国内双循环提供安全稳定的服务支撑。

2022年,受疫情和国际形势影响,我国经济下行风险增加,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速也将放缓。

东南西南沿海港口增速亮眼

从增速来看,2021年东南与西南沿海表现亮眼。辽宁沿海、津冀沿海、山东沿海、长三角、东南沿海、珠三角以及西南沿海七大港口群分别完成7.9亿吨、17.6亿吨、17.8亿吨、47.9亿吨、6.9亿吨、15.6亿吨和8.2亿吨,同比分别增长-3.9%、3.3%、5.5%、5.2%、11.4%、2.4%和12.1%。

从区域排名变化来看,各区域吞吐量排位小幅调整。长三角继续稳居各区域之首,占全国沿海港口吞吐量的39.3%,远高于其他区域占比。山东沿海、津冀和珠三角分别占14.6%、14.5%和12.8%,成为第二梯队,其中,山东沿海首次超过津冀沿海位列全国第二。西南沿海、辽宁沿海和东南沿海作为第三梯队分别占6.7%、6.5%和5.7%,其中,辽宁沿海延续2020年的负增长态势,跌出前五名;西南和东南沿海占比小幅提升。

从2亿吨大港数量来看,长三角区域最多。超过2亿吨以上规模的沿海港口23个,除大连、营口、南通和镇江四港下降外,其余20个港口全部增长。长三角区域有9个港口入列,其中,宁波舟山港吞吐量12.24亿吨,是全国唯一一个突破10亿吨的港口,上海港位居第三达到7亿吨;环渤海区域有8个,辽宁2个,津冀3个,山东3个;珠三角、东南沿海和西南沿海各2个。

区域港口群发展凸显腹地产业特色

受疫情波动和腹地经济增长乏力影响,辽宁沿海港口吞吐量持续下降但降幅收窄,同比下降3.9%,两年平均下降4.3%,主要货类均呈下降态势,矿建、滚装运输及化工原料成为增长动力。除葫芦岛港外,其余各港口均下降。

津冀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3.3%,两年平均增速3.2%。其中,煤炭增长8.8%,金属矿石下降10.9%,集装箱增长9.9%。从增量贡献来看,煤炭贡献了115%,整体表明津冀沿海港口群的货类结构相对单一,仅煤炭和矿石吞吐量就占了66.8%。

得益于资源整合、腹地冶金产业及特色产业的加快发展,山东沿海港口吞吐量同比增长5.5%,两年平均增速5.2%。一体化发展下,区域港口间集装箱支线快速增长,带动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8.0%。日照、临沂冶金企业新的高炉投产,以及烟台等港服务日韩国际中转竞争力的提升,山东沿海成为环渤海地区金属矿石吞吐量唯一增长区域。日照港作为全国最大的原木进口口岸,2021年木材进口量大幅增长,贡献明显。

长江三角洲腹地经济发达、产业链齐全,发展韧性强,尤其是长三角外向型经济在疫情期间的靓丽表现,带动港口群除钢铁、矿建外绝大部分货类的普遍增长,港口吞吐量同比增长5.2%,两年平均增速为4.0%。其中,煤炭、集装箱(箱量)和金属矿石分别增长13.4%、9.4%和3.9%,成为主要增长动力。各省增长动力略有不同:江苏增长4.6%,煤炭成为主要增长动力。上海港增长7.3%,集装箱是增长的核心动力,同比增长8.1%,其次矿建材料因承担部分镇江港的水上过驳业务大幅增长51.9%。浙江省增长5.3%,前五大货类集装箱、金属矿石、矿建材料、石油及制品、煤炭同比分别增长9.8%、3.5%、5.3%、2.7%以及19.0%。

珠江三角洲在集装箱、煤炭、机械设备、粮食等货类加快增长作用下,抵消了矿建、钢铁大幅下降23.6%和15.5%的影响,港口吞吐量同比增长2.4%,两年平均增速3.3%。其中,珠三角作为全国重要的畜禽养殖基地,2021年外贸进口粮食增长近1000万吨,占全国外贸进口增量的1/3。

东南沿海在腹地经济较快增长作用下,各主要货类均稳步增长,港口吞吐量同比增长11.4%。其中,前五大货类集装箱(箱量)、矿建、煤炭、石油及制品、金属矿石同比分别增长1.5%、59.7%、11.7%、6.2%和-1.7%,矿建材料和煤炭成为主要增长动力。相比其他区域,集装箱增速最低,矿建增速最高。

西南沿海腹地产业经济较快增长以及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持续推进作用下,几乎所有货类均实现正增长,港口吞吐量同比增长12.1%。其中,前五大货类金属矿石、滚装、煤炭、集装箱(箱量)和石油及制品同比分别增长12.7%、11.4%、20.7%、16.0%和6.3%。完成外贸吞吐量3.12亿吨,同比增长14.3%。

沿海港口吞吐量今年有望达125亿吨

展望2022年,疫情影响持续下,各国经济尤其是东南亚经济快速恢复,加之俄乌冲突的爆发,国际经贸格局将迎来新的变化。外贸出口对我国经济的拉动效应将逐步弱化,我国经济将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经济下行风险较大。相应的,沿海港口吞吐量增速也将放缓,预计货物吞吐量有望达到125亿吨,增速在2.5%左右,其中,集装箱、煤炭、矿建和石油制品将继续增长成为主要动力,金属矿石保持相对稳定。

分区域来看,长三角将继续稳居龙头地位,但受疫情影响预计增速明显下滑,吞吐量将达到49.0亿吨,山东沿海、长三角、珠三角将分别预计达到18.3亿吨、18.0亿吨和15.8亿吨,西南和东南沿海预计将达到7.3亿吨和8.6亿吨。(徐杏 沈益华 刘长俭)


查看全文

点赞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

作者最近更新

  • 日本科学家研发的钻石量子传感器 可将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增加约10%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
    2024-01-05
  • 再次突破!国内首套全国产可信 DCS 系统成功投运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
    2023-12-20
  • 2023年度SAC/TC124(测控自动化)、TC338(电器设备安全)和TC526(实验室仪器)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
    2023-12-19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工信部召开工业行业运行形势分析视频会议

    2020-03-27

  • 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发展质量评价结果通报

    2020-04-20

  • 工业机器人同质化严重,这一困境该如何解决?

    2020-07-01

  • 全球产业链重构背景下的中国制造处在什么样的位置?

    2020-07-16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