巅峰使命测珠峰,精密仪器担大任

仪商网 20220520

  • 自动气象站
  • 冰川雷达测厚仪
  • 浮空艇观测设备



本月,“巅峰使命2022——珠峰极高海拔地区综合科学考察研究”成功登顶8848.86米,在地球之巅首次利用高精度冰川雷达测厚仪精准测量峰顶冰雪厚度,并在珠峰顺利架设世界海拔最高的自动气象站。这是我国珠峰科考首次突破8000米以上海拔高度,在青藏高原科学考察研究历史上颇具里程碑意义。

尤值一提的是,冰川雷达测厚仪、3D激光扫描仪、微波辐射计、“极目一号”Ⅲ型浮空艇……多种精密仪器设备在此次“巅峰使命2022”珠峰科考中担当大任,助力科研工作者在极高海拔实现新跨越,创造新纪录。


精仪带高光,珠峰显身手

此番“巅峰使命2022”珠峰科考系从顶峰、天上、冰面、冰下开展的全面系统的冰川“体检”,诸多自带高光的尖端精密仪器设备闪亮登场,大显身手,对珠峰地区的冰川与环境保护极具创新意义。

这些精密仪器设备主要包括:冰川雷达测厚仪、3D激光扫描仪、微波辐射计、无人机、极高海拔气象站、“极目一号”Ⅲ型浮空艇等。科研人员在此次珠峰极高海拔地区综合科学考察中充分利用这些精密仪器设备,为认识珠峰地区大气环境和冰冻圈变化获取宝贵数据,进而破译珠峰地区冰川变化趋势与规律的“密码”。

冰川雷达测厚仪、3D激光扫描仪和无人机,主要用于冰川厚度测量和冰川表面形貌扫描工作;极高海拔气象站则可实时记录温度、风向、风速等气象数据;“极目一号”Ⅲ型浮空艇计划升至海拔9000多米,开展水汽稳定同位素、大气黑碳和甲烷浓度等科学参数的垂直剖面观测,为揭示青藏高原水的来源提供新的数据支撑。这些精密仪器设备分辨率颇高,其中无人机的水平分辨率可精确至3CM至10CM,垂直分辨率可达10CM。


自动气象站,破世界纪录

全球变暖趋势下,世界上众多冰川均呈现加速融化态势;而珠峰地区由于地形落差巨大、太阳辐射强,对气温变化更为敏感,珠峰地区分布大量冰川,对此地冰雪消融情况亟需开展一次高精度调查。此番“巅峰使命2022”科考除对珠峰“冰冻圈”进行精准测绘外,科考人员还对珠峰“大气圈”开展监测,自海拔5200米至8800米之间依次架设了8个自动气象站。

此次“巅峰使命2022”珠峰科考在海拔8830米处架设自动气象站,一举打破了美英科学家在珠峰南坡8430米处架设气象站的世界纪录。伴随着8个梯度自动气象站悉数建成,昭示着我国已经初步构建起珠峰梯度气象观测体系。

自动气象站由风速风向仪、温湿度探头、气象太阳板、卫星发射模块、无线电天线、数据采集器等元件组成,可有效自动保障气象站正常运行。

这8个自动气象站气象站,实时记录珠峰温度、风向、风速等气象数据,所收集到的相关数据,将填补珠峰极高海拔气象记录空白。


设备登峰巅,难于上青天

登珠峰之难,难于上青天。登顶珠峰是一项极高难度的极限挑战,攀登者要面临极高海拔高寒、缺氧等诸多难题,而要将尖端精密仪器设备运送上珠峰之巅更是难上加难。

据介绍,有些精密仪器设备属于“小心轻放”的易碎品,必须层层包裹、细心呵护,自始至终由科考队员背上珠峰。有些精密仪器设备不属易碎品,则先由牦牛驮至海拔6500米处;而自海拔6500米以上仍然需要由科考队员人工背上顶峰。

自海拔6500米的前进营地出发至海拔7028米的北坳营地,科考队员需花费近7个小时之久;而科考队员负重攀登至海拔8830米,既耗时更费力,其艰巨程度简直难于想象。由此可见,设备登上珠峰之巅,委实是难于上青天。

查看全文

点赞

仪商网

作者最近更新

  • 国产电子测量仪器发展前景广阔,国家密集出台贴息等扶持政策
    仪商网
    2022-10-26
  • 汉威科技:创新领跑 传感“黑科技”路越走越宽
    仪商网
    2022-10-26
  • 2022年全国仪器仪表制造职业技能竞赛广东省实施方案
    仪商网
    2022-10-27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仪器仪表在暴雨高温气象预警监测中的重要应用

    2020-07-20

  • 继郑州之后,山东又发预警,气象站发挥千里眼优势

    2021-08-02

  • 防灾减灾日:监测仪表守护美好家园

    2022-05-12

  • 实现气象高质量发展 智能仪器仪表助力智慧气象

    2022-05-20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仪商网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