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量子中继的量子通信网络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智能制造网 20200318

  • 量子通信
  • 光纤传输
  • 量子中继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等单位的科学家合作,通过高亮度光与原子纠缠源、低噪高效单光子频率转换和远程单光子精密干涉等技术,成功地将相距50公里光纤的两个量子存储器纠缠起来,为构建基于量子中继的量子网络奠定了基础。

  近日,我国在基于量子中继的量子通信网络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国际上首次实现相距50公里光纤的存储器间的量子纠缠。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等单位的科学家合作,通过高亮度光与原子纠缠源、低噪高效单光子频率转换和远程单光子精密干涉等技术,成功地将相距50公里光纤的两个量子存储器纠缠起来,为构建基于量子中继的量子网络奠定了基础。

  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卫星的自由空间信道来实现广域大尺度覆盖,再通过光纤网络来实现城域及城际的地面覆盖。受限于光信号长距离传输过程中呈指数衰竭的问题,点对点的地面安全通信距离仅为百公里量级。为解决光信号在光纤内衰减问题,实现地面长距离安全通信,此前尝试采用分段传输,通过量子中继技术进行级联的方式,最远光纤量子中继传输仅为公里量级。

  研究团队采用环形腔增强技术提升单光子与原子系综间耦合,并优化光路传输效率,将此前的光与原子纠缠的亮度提高了一个数量级。随后,自主研发周期极化铌酸锂波导,将存储器的光波长由近红外(795 nm)转换至通信波段(1342 nm),经过50公里的光纤仅衰减至百分之三,效率与之前在50公里光纤中光信号将衰减至百亿亿分之三相比,提升了16个数量级;通过设计并实施双重相位锁定方案,实现远程单光子干涉,成功地把经过50公里光纤的传输后引起的光程差控制在50nm左右。研究团队最终将以上技术整合,实现了经由50公里光纤传输的双节点纠缠,并演示了经由22公里外场光纤的双节点纠缠。该成果得到了包括美国《科学》杂志、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美国《科学新闻》、英国《新科学家》等在内的国际著名科学媒体的广泛关注,认为这项工作使得量子互联网的实现更近一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查看全文

点赞

智能制造网

作者最近更新

  • 一周趣评:两大运营商发布三季度季报;亿纬锂能发布新储能电池
    智能制造网
    2022-10-24
  • 以标准化抢占产业高地 人工智能领域首批国标呼之欲出
    智能制造网
    2022-10-24
  • 借风势,乘风起!用技术“数”写“数字中国”新篇章
    智能制造网
    2022-10-24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如何解决CAN总线超强干扰使系统可靠运行?

    2020-03-05

  • 在钻石中保存量子态:迈向量子互联网的一小步

    2020-04-03

  • 多国已未雨绸缪 量子通信布局起风了

    2020-05-11

  • 中国科学家利用“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实现安全时间传递

    2020-05-13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智能制造网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