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激光雷达领域的重量级企业和后起之秀

张帅说传感 20200323

  • 自动驾驶传感器
  • MEMS激光雷达
近年来,激光雷达市场非常活跃,一些参与者在推出汽车级产品方面取得了出色的进展。

  据外媒报道,技术咨询公司IDTechEx的分析师正在跟踪100多家开发3D激光雷达模块的公司。近年来,激光雷达市场非常活跃,一些参与者在推出汽车级产品方面取得了出色的进展。经过一段时间的专门研究,IDTechEx自动驾驶汽车团队的专家分析师发表了一份关于激光雷达技术和市场的综合报告。

  

  3D激光雷达重量级人物和后起之秀

  激光雷达(Lidar)是一项传感器技术,可使无人驾驶汽车看到世界,做出决策和导航。3D激光雷达系统扫描光束以创建环境的虚拟模型,车辆对反射的光信号进行测量和处理,以检测、识别并决定如何与物体互动或避开物体。大多数汽车制造商认为3D激光雷达对于自动驾驶汽车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并已与激光雷达技术供应商合作。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是特斯拉的第一大股东,但他拒绝认同和使用激光雷达,是一个明显的例外。

  最著名的激光雷达玩家是Velodyne。这家美国公司于2005年进入激光雷达市场,其标志性的HDL-64旋转机械激光雷达用于自动驾驶汽车。Velodyne后来发射了Puck ™产品线,包括适用于不同行业的紧凑型机械激光雷达。Velodyne向微型激光雷达阵列(MLA)技术发展,以保持在汽车激光雷达市场的强势地位,这一技术正在超越现有的旋转机械技术。

  Velodyne的首个MLA产品Velarray ™于2017年发布,紧随其后的是VelaDome ™于2019年发布。VelaDome ™专为近距离操作而设计,而Velarray ™提供远程目标检测。新的汽车非旋转技术采用128路VCSEL光源,它基于905nm的飞行时间,有APD探测器,目前扫描机构尚未公开,且已安全防护,但我们了解它是一种机电机构。

  Velodyne最近甚至推出了一款售价100美元的小型激光雷达(Velabit),分别提供60度和10度水平和垂直视场,激光雷达以10-20Hz的频率旋转,据称可以看到100米,反射率为80%,这是为了打开汽车以外的市场。

  同时,2007年成立的加拿大公司LeddarTech是这个市场上的另一个大牌。虽然LeddarTech提供激光雷达模块,但该公司的核心技术是LeddarEngine™ 片上系统(SOC)和软件,这是它们长期技术战略的重点。SoC是为ToF激光雷达设计的,可以在主模式或从模式下驱动(如果系统中有另一个时钟主模式,例如MEMS激光雷达),SoC将采用25nm技术。

  LeddarTech公司最近推出了Leddar™ Pixell 3D flash lidar模块为城市环境中的近距离探测和盲点覆盖进行了优化,这增强了公司在自主共享移动市场领域的地位。

  另外,一家成立于2012年的加州初创公司Quanergy,因开发了世界上第一台面向汽车行业的光学相控阵(OPA)3D激光雷达而声名鹊起。该公司在2016年的估值为10亿美元,当时每个月都有新玩家进入汽车激光雷达市场。然而,近年来,Quanergy在汽车行业面临挑战和延误后,将注意力转移到了非汽车市场。Quanergy是否在其OPA系统中做出了正确的技术选择,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其次,市场上最耀眼的一颗新星是Innoviz,这是一家成立于2016年的以色列初创公司,其目标是开发和商业化基于MEMS反射光束控制的3D激光雷达。它将麦格纳国际(Magna International)视为其投资者之一。在过去的三年中,Innoviz积累了令人印象深刻的2.52亿美元,并与宝马签订了一份合同,供应InnovizOne™ 2021年为宝马生产车辆生产,InnovizOne™ 定位为基于汽车级微机电系统的激光雷达模块,现在的问题是它是否最终会获得商业上的采用。 

  最后不可不说的一个新玩家:Livox。它是由中国著名的无人机制造商DJI建立的。他们似乎在遵循与DJI相同的策略:提供一个令人信服的价格,以便赶走其他人,并迫使行业整合。这是一个诱人的战略,因为今天有这么多的参与者和技术,而且大多数产品都太贵,只能保证未来的成本降低。他们的40米激光雷达,视场38.4度,角分辨率0.05-0.1,射程2600米,80%反射,价格约为550-750美元,它使用旋转棱镜。

  有趣的一点是,由于其无人机业务,DJI在设计马达方面拥有卓越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而马达往往是成本和可靠性的瓶颈,他们已经收到了5千单位的订单,上次我们检查他们已经完成了13千小时的全天候可靠性测试。

  专利战:竞争升温的侵权案件

  IDTechEx进行了专利分析,确定开发汽车激光雷达技术的101个研发团队至少拥有一项相关专利或专利申请。然而,当超过一百家公司声称提供独特的3D激光雷达技术时,专利侵权的投诉是不可避免的。

  2019年,LeddarTech报告称,他们成功地捍卫了72项激光雷达技术专利中的一项,与加拿大同行Phantom Intelligence抗衡。虽然和解的细节是保密的,但这起侵权案件导致幻影情报公司成为莱达泰克的客户。

  最近在2019年8月,Velodyne对两名中国竞争对手RoboSense和Hesai提起了专利侵权诉讼。Velodyne的投诉与他们流行的冰球有关™ 产品线。一项美国专利(US7969558)涵盖了“环绕视图”激光雷达结构,该结构包括多个激光二极管和由电机旋转的外壳内的光电探测器。RoboSense和Hesai都提供类似的旋转机械激光雷达,这两个竞争对手已经进口到美国并在美国销售。

  量产之路:汽车一级供应商进场

  成功与全球汽车制造商签订合同的激光雷达公司会怎么样?主要汽车原始设备制造商更愿意通过可信的一级合作伙伴为其自主生产的汽车获得激光雷达技术。汽车行业的总体趋势是——二级供应商开发新的激光雷达技术,而一级供应商则优化这些产品以实现大批量生产。例如,Valeo Scala®技术最初由Ibeo Automotive Systems GmbH开发,Valeo将Ibeo的激光雷达开发为奥迪的量产传感器。同样,Innoviz与加拿大一级供应商麦格纳合作,麦格纳将向宝马交付汽车级激光雷达模块。

  另外,Ibeo正在开发一种905nm的ToF激光雷达,它使用SPAD探测器,需要多次测量来建立图像,但会发出数字信号。他们的设计包括VCSEL阵列和SPAD阵列(12800像素和发射器)。它们有三个asic,允许它们控制系统并在VCSEL上生成特定的图案,而无需闪烁整个场景,这使得他们能够将射程提高到250米,即使系统架构和组件类似于闪光激光雷达,集成电路的放置和组装也相对简单,自动化程度高。一般来说,这使它们处于一个很好的成本降低路径,这可能意味着缺乏扫描机制可以通过多个激光雷达进行补偿。他们正与投资者ZF Friedrichshafen AG合作。

  然而,少数一级供应商和汽车原始设备制造商开发了自己的激光雷达技术。IDTechEx采访了德国一级供应商大陆集团,了解HFL110三维闪光激光雷达的开发进展™ 该产品建立在他们在高级驾驶员辅助系统(ADAS)方面的专业知识之上。大陆集团预计,在未来十年的下半年,3D激光雷达在汽车市场的应用将加速。

  激光雷达的商业前景能否巩固?

  根据IDTechEx开发的市场模型,未来十年内无法出现一种成功的激光雷达技术。理想的三维激光雷达技术取决于车辆类型、自主水平和典型的工作条件。

  根据IDTechEx计算的市场预测,到2030年,全球3级以上自主车辆的3D激光雷达市场将增长到54亿美元,MEMS激光雷达在这段时间内成为最大的市场细分市场,特别是由于它们的准备水平。这并不是说MEMS并非没有挑战,包括需要平衡尺寸、谐振频率和反射镜角度,当然还有汽车级的可靠性。

  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传感器专家网一直密切关注疫情进展,根据国家及地方政府的最新调控与安排,为更好的服务相关企业,在疫情期间,传感器专家网免费发布企业相关文章,免费成为传感器专家网认证作者,请点击认证,大家同心协力,抗击疫情,为早日打赢这场防控攻坚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声明:本文由个人作者撰写,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出处所有,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传感器专家网立场。如有侵权或者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查看全文

点赞

张帅说传感

解读传感器发展趋势,洞悉传感器产业背后发展逻辑,关注企业、技术、市场、产品等。

作者最近更新

  • 可穿戴传感器被国外保险公司用于优化理赔计算
    张帅说传感
    2020-10-07
  • 为什么造智能传感器,必须要建产业园?
    张帅说传感
    2020-10-04
  • 这款油田钻井钻头传感器可精确测量应变和压力数据
    张帅说传感
    2020-08-11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我国汽车传感器产业需尽快掌握核心技术

    2018-12-05

  • 特斯拉推出搭载智能传感技术的全电动卡车

    2018-12-07

  • 报告指出传感器在自动驾驶投资领域最受青睐

    2018-12-08

  • 从法兰克福车展看无人驾驶技术的应用及未来

    2018-12-08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张帅说传感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