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计算”因何能带来万物互联新格局?

中国传动网 20220610

  • 边缘计算
  • 物联网
  • 智慧空间
云计算中心作为近年来被广泛使用的虚拟数据中心,可以为企业提供基于云架构的服务器、应用、网络及储存空间,相比于传统的机房型数据中心(IDC)可以提供更高效率更低成本的数据计算和存储服务。

  什么是“边缘计算”?

  云计算中心作为近年来被广泛使用的虚拟数据中心,可以为企业提供基于云架构的服务器、应用、网络及储存空间,相比于传统的机房型数据中心(IDC)可以提供更高效率更低成本的数据计算和存储服务。然而研究机构Gartner在其发布的一篇报告中预测,到2025年,75%的数据将在传统数据中心及云环境之外进行处理。

  这样的转变,可以从“边缘计算(Edge Computing)”概念的出现看出一些端倪。随着近年来物联网、AI及空间智慧应用的爆炸式增长,海量数据在全球范围内不断产出并保持着稳步增长的势头,随着越来越多的数据需要被上传至云端,云计算的带宽及数据处理速度都遭到了极大的挑战。

  而边缘计算也由此应运而生,通过在更接近数据源头的位置直接对数据进行运算和分析,节省了将数据上传至云端或IDC的这一步骤,并通过部署在终端设备附近的多个节点分散流量,使数据的传输和处理时间都被大幅减少,从而提高服务的响应速度和结果可靠性。

  为何边缘计算正被广泛使用?

  在各类智慧空间建设高速发展的当下,智能终端设备产生的数据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多,然而资料显示,海量的物联网数据中的大多数并没有得到有效利用,麦肯锡咨询公司的一项研究发现,某海上石油钻井平台有3万个可生成数据的物联传感器,但其生成的数据中只有不到百分之一被利用于决策的生成。在数据量产和算力技术不断增强的当下,边缘计算的部署能够在数据产出的短时间内进行高效率的负载承担,在解放云端荷载的同时为使用者带来更大的数据价值。

  边缘计算之所以能够挖掘出终端数据的更多潜力,在于其拥有的几大特性:

  效率更高

  边缘计算节点距离数据源和用户更近,能够接近于即时对数据进行处理并执行指令,缩短了数据上传、分析和下发的时间。同时,因网络流量减少而节省出的网络带宽能够为必要的云数据上传提供流畅通道。

  成本更低

  由于减少了传输成本及储存成本,企业在本地局域网中使用边缘计算系统的花费将远低于云端数据库和租用IDC。

  更加安全

  用户相关的隐私数据不再需要被上传至云端,解决了云数据泄露的风险。同时由于数据在本地即被急速处理,广域网发生的故障不会影响本地业务的正常运行,能够保证安全可靠地提供服务。

  应用场景逐渐增多

  目前边缘计算已被广泛应用于金融、商业、零售、住宅等行业。用户可在边缘服务器中配置所需的应用工具,按需调用的特性可以帮助用户在多样的业态中按照业务需求配备自定义应用。

  边缘计算的落地场景

  以大家都比较熟悉的小区场景为例,近年来城市小区的数字化改革已日益成熟,从小区出入口的机器门、周界AI监控到单元对讲机等等保障居民生活便利和安全的智能设备层出不穷。然而繁多的设备和智能化解决方案都需要各自的服务器保证其正常运行,例如在深圳万科城小区,指挥中心的服务器分别负责管理电梯对讲、出入口机器门、视频监控、电视墙、解码器等设备。

  随着人们对云数据隐私安全隐患的关注以及宽带延迟相关的问题,边缘计算的市场占比正逐步占领上峰,根据Grand View Research研究机构的调查分析,2028年边缘计算的市场规模将达到611.4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达到38.4%。

  让我们共同期待边缘计算在各行各业为人类带来更加多元便捷的智慧空间体验吧!


查看全文

点赞

中国传动网

作者最近更新

  • 非凡十年 | 希望森兰的十个维度
    中国传动网
    2022-10-21
  • 皮尔磁:灌装过程中的风险防范
    中国传动网
    2022-10-18
  • 皮尔磁:安全小型控制器的新模块——紧凑且经济
    中国传动网
    2022-10-20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浅谈我国医疗智慧物联网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

    2018-12-03

  • 从MEMS专利数量分析我国MEMS传感器产业现状

    2019-03-28

  • 诺基亚推出基于区块链的智慧城市传感系统

    2018-12-06

  • 北斗首次发布民用领域物联网无线数据模块产品

    2018-12-07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中国传动网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