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仪器仪表助科学家分析水俣病的真正元凶

仪表网 20200409

  • X射线光谱
  • 汞形态检测
  • 同步辐射光源
近日,国际上一项新的研究显示,甲基汞可能并不是导致“水俣病”的元凶。来自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的x射线光谱学家和同事在美国斯坦福同步辐射光源下,对1959年水俣湾附近一名医生解剖的一份实验所用的猫脑样本进行了研究。他们利用x射线对其进行爆破,并分析了特定分子指纹的光谱结果。

  说起人类因为环境污染而感染的疾病,60年前那起轰动全球的“日本水俣湾怪病”事件绝对值得一提。1956年,在日本海产丰富的熊本县水俣湾附近,出现了一种怪病。其首先发生在猫身上,患病的猫步态不稳,且伴随着抽搐和麻痹。很快,这种不知名的怪病就转移到了人身上,症状与猫相似,重者往往会神经失常,时而酣睡时而兴奋,身体弯弓高叫直至死亡。这一怪病后来也被称为世界八大公害事件之一。


  由于当时检测手段与科学认识的局限性,这一疾病的起因变成了十几年内著名的未解之谜。后来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调查,人们才认定这是由于工业废水排放污染造成的一种公害病。原因是附近生产氮肥、合成醋酸、氯乙烯、硫酸等工业用品的工厂,将没有经过处理的工业污水直接排放到了水俣湾中。而污水中富含的汞,在水中被水生物食用后转化成了毒性较强的甲基汞,污染了河水和里面的鱼虾,经过食物链进入到人和其它动物的体内,侵害人脑和神经系统,从而引发了这一怪病。

  但近日,国际上一项新的研究显示,甲基汞可能并不是导致“水俣病”的元凶。来自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的x射线光谱学家和同事在美国斯坦福同步辐射光源下,对1959年水俣湾附近一名医生解剖的一份实验所用的猫脑样本进行了研究。他们利用x射线对其进行爆破,并分析了特定分子指纹的光谱结果。检测结果显示,其中符合光谱的分子并不含甲基汞,而且样本中3/4是另一种汞有机化合物(α—乙醛汞)。

  这一研究结果表明,甲基汞在“水俣病”中毒事件中并没有起到重要作用,而此前人们认为水俣病的元凶是甲基汞的这一结论或许也不是事情的真相。但其实,在这个科学团队的检测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疑点,例如实验用猫的小脑样本其实是当时用于实验推测的,其未必能够准确反映人体的暴露情况,同时X射线的能量较高,检测时可能破坏猫小脑组织的原有成分。而且经过60多年时间,样本的组织可能已经发生了降解或者其他变化。

  在上述实验中,研究人员采用的是X射线技术,其主要用于检测汞的各种存在形式。虽然还存在很多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个科学团队的确是通过现代检测手段,明确检测出样本内含有较多硫化汞,继而推算出α—乙醛汞的暴露方式,这也为人们再次寻求“水俣病”的真凶提供了有力的分析依据。

  在众多汞中毒案例中,通常可在被污染的鱼和患病的人体内检测到甲基汞等有机汞的存在。甲基汞的毒性很强,并且能够通过血脑屏障,使人发生神经性疾病。目前对于甲基汞的检测方法主要有原子荧光光谱、色谱质谱等技术。检测前,需要先利用微波、超声等技术对样品进行消解、消除基体干扰、预富集和衍生化等预处理,然后通过气相色谱、液相色谱或高效液相色谱进行汞形态的分离,再使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原子发射光谱仪、原子荧光光谱仪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等对样品进行最终检测。

  新的观点没有得到有力的证实,甲基汞是否是“幕后真凶”也难以确定。也许水俣病的病因我们尚未研究清楚,但仍有许多科学团队在投身其中,为此而努力着。相信随着研究方法的不断改进,科技的不断进步,在未来这个难题不再是难题。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查看全文

点赞

仪表网

作者最近更新

  • 压力仪表原理、选型、安装注意事项,这份指南请收好!
    仪表网
    06-24 08:20
  • 转子流量计安装选型避坑指南:这些雷区千万别踩!
    仪表网
    06-21 09:20
  • 超声波流量计选用、安装、调试、故障维修注意事项~
    仪表网
    05-26 14:45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中国首台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基建建设攻克首个难关

    2020-04-15

  • 科学家们发现特殊处理后的纳米金刚石在生物研究领域的妙用

    2022-05-05

  • PI 应用 I 10轴样本定位-扁平、扩展对象的高精度空间定位

    2022-06-03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仪表网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