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家工业企业全面复产,上海临港复工跑出加速度

中华工控网 20220621

  • 工业生产
  • 智能制造
  • 供应链恢复

  工厂车间热火朝天、产业链供应链有序恢复、开放新试点加速落地……诞生了“特斯拉速度”的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正努力“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把疫情造成的损失补回来”,成为上海稳经济促发展的一个缩影。

  企业生产快速“回血”

  明黄色的机械手臂上下挥舞,灵活地焊接着挖掘机的零部件。在上海三一重机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约300台机器人正在作业,现场一片繁忙景象。

  在上海疫情最为严峻的阶段,这家工厂的产能一度滑落至正常水平的20%左右。随着疫情得到控制,人员返岗、供应链恢复,企业生产快速“回血”。

  今年5月,上海三一重机生产挖掘机3300多台,已超过疫情前的平均水平。其中,出口占比接近50%。上海三一重机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彪说:“依托新片区的区位和政策优势,我们正大力拓展国际市场。得益于智能制造水平的提高,我们可以通过不间断生产,把疫情造成的损失补回来。”

  在上海中船三井造船柴油机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一台高度逾15米的船用低速发动机正在抓紧组装。就在6月初,中船三井交付了全球首台新一代带智能控制废气再循环系统的双燃料主机。

  上海中船三井造船柴油机有限公司总经理江军说:“绿色化是目前船用发动机的趋势。我们要抓住‘双碳’机遇,通过合理安排生产,力争今年产值同比增长25%。”

  目前,临港新片区1220家工业企业已全面恢复生产,合计返岗超9.7万人,重点企业产能恢复率达到90%以上。

  扩大开放又有新举措

  6月初,一艘装载有725吨青豌豆等货物的集装箱船从上海洋山港出发,驶往目的地天津港。这标志着我国首单外资班轮公司“沿海捎带”业务正式落地,成为国际航运领域开放的一次重要突破。

  马士基集团首席执行官施索仁说:“此项政策的推行能够助力航运公司优化航线网络,缩短货物的运输时间,从而帮助缓解供应链瓶颈。”

  到2021年年底,《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分解出的78项任务已完成90%。临港的制度型开放“试验田”角色愈发彰显。

  记者从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了解到,临港新片区将通过接轨《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等国际经贸规则,在外资准入、资金跨境流动、人才往来、特殊税收制度等方面加快突破。

查看全文

点赞

中华工控网

作者最近更新

  • 我国现存工业机器人相关企业超15万家
    中华工控网
    2022-10-19
  • 低代码时代来临,“专精特新”企业迎来数字化转型新机遇
    中华工控网
    2022-10-20
  • 新能源汽车需求猛增,国内工业链成抢手的“香饽饽”
    中华工控网
    2022-10-21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企业智能化后道工厂的传感器和物联网技术运用

    2018-12-08

  • 理解智能制造概念及智能制造产业链

    2019-08-20

  • 国内首创光电编码器核心技术 达国际先进水平

    2019-08-30

  • 5G技术在厦门工业智能智造中的应用案例

    2019-09-08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中华工控网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