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大数据,让生态治理变得更加智能

21iC电子网 20220626

  • 大数据
  • 双碳
改善提升自然生态系统质量,重点在“保”。“通过古树名木的‘电子身份证’,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和保护树木。”在安顺,市民只要通过扫描二维码,即可查看古树名木的基本信息、地理位置、形态特征、生长习性、生长状况、保护等级和高清图片等海量资料。

改善提升自然生态系统质量,重点在“保”。“通过古树名木的‘电子身份证’,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和保护树木。”在安顺,市民只要通过扫描二维码,即可查看古树名木的基本信息、地理位置、形态特征、生长习性、生长状况、保护等级和高清图片等海量资料。

2020年来,安顺市运用大数据技术,对百年以上古树名木的信息编录,详细记录其树龄、树高、管护单位等信息,并将其照片录入信息系统,制作了二维码保护牌,对古树名木进行电子识别,实行挂牌保护。

建立“电子户口” ,让古树名木保护更精准。目前,该市超1300株古树名木已全部挂牌完成,“电子户口”全部上线,实现了管理保护智慧化。

贵州利用优势条件与发展契机,加快生态治理数字化转型,充分运用大数据手段,全力提升生态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走进六盘水市钟山区的某餐饮一条街,每家餐馆门前都安上了新的油烟净化器,主要监测风机电流、净化器电流和油烟探头三个指标。

“相比于传统的净化器而言,这种低空排放净化器的处理效果更好,而且也更加美观。通过增加感应探头、信号传输器和互感器,可以实时监控餐饮油烟的排放情况和净化情况。”六盘水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钟山区目前形成了全覆盖的网格化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实时监控扬尘是否产生污染、浓度高不高。如果污染超标,会自动报警,相关部门便能及时通知企业,采取降尘措施。

海颐“双碳+”生态应用研究

以国家双碳政策为指引,结合海颐双碳战略及业务领域优势。搭建海颐“双碳+”生态应用平台,助力“能源数字化、零碳化”,聚焦“综合能源”、“新型电力系统”、“碳资产管理”三大核心,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开展能源及电力数字化转型和双碳融合。为政府、电网客户、园区、企业及个人提供零碳或低碳解决方案及服务,加速推动“双碳”目标落地。

监控用电就能监控排污,管住用电就能管住治污。“生态环境+电力大数据”排污监测系统,从治污设施用电入手,实现了对企业环保设备运行状态全天候、全过程监控。通过系统监控平台,可清晰地掌握接入企业产污装置和治污装置的运行时间、电能监测情况;通过数据分析和图表展示,了解接入企业的治污情况。一旦出现报警信息,生态环境部门和企业负责人会第一时间收到短信提醒,大幅度减少了生态环境部门排查过程中人力、物力的投入,助力环境监管部门从源头管控污染。

在新冠疫情背景下,“大数据”发挥了重大作用。这两年,大家几乎每天都会出示的行程码,也是利用了“大数据”技术,负责统计和记录用户行程。万一到访过某疫情严重城市和地区,后台就会有标记,这样便于各地区防疫检测工作。

网络时代下,一切都会变得十分透明化。在国人看来,大数据技术的盛行对我们生活带来了好处,但外国人却不这么想。因为在外国人的认知中,他们尤为重视个人隐私,大数据跟踪可能会被他们认为是侵犯了人权和自由。去年疫情期间,欧洲国家公民抗疫使用绿色通行证的原因就是担心个人隐私被泄露。可问题是,没有这样的统计跟踪,防疫工作将寸步难行,这也是欧美地区疫情防控不力的主导因素。

此外,网络时代的到来也存在争议性。有人认为进入网络时代,一切变得更加简易化,比如实现了移动支付、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可以在线进行。不过也有人认为网络的到来,人情味变得寡淡,越来越多的低头族出现。另外,很多人沉迷于网络,对身心健康也构成了威胁。可见,不管是什么技术和产品都有两面性,每个人都应该结合自身情况采纳。

查看全文

点赞

21iC电子网

作者最近更新

  • 我国多地加快推进5G行业发展及其布局!
    21iC电子网
    2022-10-23
  • 物联网技术越来越强,相关应用越来越广泛
    21iC电子网
    2022-10-22
  • 不仅要发展5G技术,还要加速推动5G应用!
    21iC电子网
    2022-10-23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2020中国(北京)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

    2019-12-18

  • 疫情憋坏了?非常时期需要“智慧旅游”

    2020-02-28

  • 软件抗疫:盘点浙江数字化抗疫“武器”

    2020-03-05

  • 科技部五部委印发新方案:为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带来新契机

    2020-03-05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21iC电子网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